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俄罗斯沙特冻产 最大威胁是伊拉克 伊朗产量已基本恢复

导读:俄罗斯沙特冻产  最大威胁是伊拉克  伊朗产量已基本恢复。上一次OPEC与俄罗斯商讨石油冻产还是4月份的事情,当时“掉链子”的是沙特——沙特坚称如果伊朗不参与冻产,自己也不会做任何承诺。

       上一次OPEC与俄罗斯商讨石油冻产还是4月份的事情,当时“掉链子”的是沙特——沙特坚称如果伊朗不参与冻产,自己也不会做任何承诺。伊朗的石油产量在制裁松绑之后还在恢复过程中,当然不会同意沙特的提议,结果上次冻产会议闹得不欢而散。 

       普京今日表示将推动与OPEC在本月底达成冻产协议,并认为伊朗应得到豁免。而沙特目前的石油产能已近历史高峰,有充足的动力现在冻产。 

       因此,本月底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OPEC非正式会议上,冻产能否达成的关键显然已不再是沙特、最大的障碍也不是伊朗,而是——伊拉克。 

       俄罗斯乐见其成 

       上次4月份的冻产提议,俄罗斯起了主要作用。为了避免再出现上次的尴尬局面,俄罗斯此次在“纷争”出现之前,就先发制人出面“调停”。

       普京在今日接受Vladivostok采访时称,由于众所周知的制裁,伊朗的起点非常低,让它停留在制裁期间的水平有失公平。 

       普京称,虽然今年4月份的冻产谈判因伊朗是否应该参与的争议而破裂,但是现在这些国家意识到针对伊朗的国际制裁几个月前才解除,应该允许它提高产量。普京表示,他下周在中国参加G-20领导人峰会期间将与沙特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会面,届时他可能建议完成冻产计划。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占其财政预算的40%。国际油价的持续低迷,让俄罗斯出现了2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 

       此外,俄罗斯将于今年稍晚进行国会选举,2018年进行总统大选。普京推动达成冻产协议可谓是动力十足。OPEC和俄罗斯合计占全球石油产量的50%以上。 

       沙特的如意算盘 

       其实沙特选择现在支持冻产,实属明智之举,因为可以将其原油产量冻结在季节需求高峰上。 

       根据沙特官方发布的数据,7月沙特平均日产1067万桶原油,比今年1月份的水平高出45万桶。倘若沙特选择在今年4月早早达成冻产协议,沙特的日均产量就会被固定在最高1022万桶,而不是现在的1067万桶。此为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于沙特的国内原油需求在9月份之后,因季节性因素将出现大幅下滑。在国内需求高峰过后实施短暂的冻产协议,对于沙特而言是最好的时机,比在国内季节需求低峰时选择冻产有利得多。 

 

       伊朗产量已基本恢复 

       上次冻产提议因为伊朗不同意不欢而散。主因美国取消对伊石油出口制裁后,伊朗的石油产量还未充分恢复。 

       但此一时彼一时。1月份时伊朗的石油产量仅有不到300万桶/天,而7月份已迅速恢复到350万桶/天,离制裁前产能仅一步之遥。伊朗工业、矿业和贸易部副部长Moazami近日称,伊朗当前石油产出为380万桶/日,已增产至被国际制裁之前的水平,比最新OPEC数据高出20万桶/日。


       伊朗称,在石油产量恢复至制裁水平之前,不会考虑冻产。但离这一天也不远了。伊朗决心在9月底就恢复至400万桶/天的制裁前水平,届时如果伊朗的产量无法在短期内继续提升,只能通过大量长期投资才能进一步提升石油产能的话,伊朗将非常愿意坐到谈判桌前。 

 

       最大威胁是伊拉克 

       但在前往冻产的“康庄大道”上,伊拉克此次可能成为“绊脚石”。 

       伊拉克新任石油部部长卢艾比称,目前包括北方库德族自治区产量在内,伊拉克全国石油日产量约为460-470万桶。这一产量在OPEC内仅次于沙特,这相当于整个OPEC产量的近15%。伊拉克95%的公共支出均仰赖石油销售。 

       据路透报道,伊拉克总理Haider al-Abadi表示,该国还未获得其全部的油市份额,暗示不会为了任何支撑油价的OPEC协议而抑制石油产出。 

       伊拉克新任石油部部长卢艾比一上任,头等大事就是要求所有在伊拉克南部运营的石油巨头,包括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和中石油等重启开发投资计划,提升石油产能。虽然通过新设投资增加产能,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效果,但如果伊拉克现在承诺将产能冻结在当前水平,无异于自己打脸。 

       所以在普京出面支持冻产协议的消息出来后,油价并不感冒,反而转头向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伊拉克的态度存在不确定性,或许将影响此次冻产协议的成败。


       德国商业银行、花旗集团等机构的分析师警告称,即便达成冻产协议,与减产相比,仅仅把产量冻结在当前的水平,对全球市场持续供应过剩的局面基本没有效果。此外,他们还表示,多数参与国家的产量已经接近其产能极限,因此做出冻产承诺无关痛痒。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储能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