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天然气市场化启动“亚洲溢价”有望彻底改变

  作为全球的油气消费大国,中国却因缺少定价能力而不得不支付油气市场“亚洲溢价”。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投入运营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11月26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平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行。

  当天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上海市市长杨雄、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和中海油董事长杨华等出席。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积极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降低管输气价,逐步开放生产、销售气价,实施气、电价格联动。推进天然气接收和储运设施公平开放,扩大海上低价LNG进口,做大蛋糕,摊薄成本。合理布局天然气网络和服务设施,鼓励大用户直供,加强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将是‘十三五’期间天然气市场化进程的平台。”上海一位天然气专家介绍。

  据了解,自2015年7月1日试运行以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交易量屡创新高。今年1-10月份,其管道气共成交153.8亿立方米双边、液化天然气LNG成交131.6万吨双边。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透露,预计2016年天然气单边交易量有望突破150亿立方米,占全国消费量的8%。

  “目前,三大石油管道天然气资源均被纳入交易中心交易。另外已有八家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通过交易中心买卖管道气,包括中国燃气、港华燃气、新奥燃气及北京燃气在内燃气企业交易量增长迅速。截至10月31日,累计开发会员269家,其中,交易类会员260家,非交易会员9家,交易中心会员规模持续增加。”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介绍。

  “未来城市门站价格将被取消,政府只对管输价格进行监管。”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调研员刘满平表示。

  天然气市场化

  据了解,过去国内天然气价格由天然气出厂价、天然气管输价格、天然气城市门站和天然气终端价格等多个价格共同组成,“而每个价格都需要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批准。”上述上海天然气专家说。

  因此,中石油等石油央企、地方燃气企业与众多非居民和居民天然气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石油央企对天然气的生产、进口量顾虑很大,非居民和居民天然气也对天然气价格不满意。”他说。

  更重要的是因为国际天然气价格不断变化,因此中国只能被动接受国际气价。

  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提出将天然气管输价格从城市门站价中分离出来,重新制定。刘满平表示,未来城市门站价格将被取消,政府只对管输价格进行监管。

  这样一来,石油央企、地方燃气企业就可以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各自生产或进口的天然气。

  刘满平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控制配气费。因为配气费占比例过高,环节过多,目前中国的配气费主要由增容费、计量费、调峰费、营业税金以及附加利润构成。“规范和控制配送气的费率水平是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重要目标。”

  对此,苏伊士中国区全球能源管理副总裁古德伟表示同意。

  他认为,国际能源贸易市场正从地理上连接起输气管、储气站的实体中心建设转向囊括了管网体系、交易节点的虚拟中心搭建。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透明开放的交易平台及配套完善的市场机制至关重要。

  这种更优的价格和更多的透明性事实上正反映了交易中心在发现真实价格、促进资源流通方面的巨大作用。此前,伴随亚洲需求的崛起,中国已有超过60%的原油需要从国外进口,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超过30%。作为全球的油气消费大国,中国却因缺少定价能力而不得不持续支付着油气市场的“亚洲溢价”。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投入运营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不过,刘满平透露,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障碍。

  目前中国不同气源的定价机制也不一样。“价格不统一,就无法反映真正的成本。”他认为,中国天然气的价格改革不能只看价格,还要综合产业结构和财税政策等一起改革。

  中石油冬季保供交易

  中石油是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主力,因此其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活动必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11月17日、18日两天,中石油华北天然气销售公司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完成首次冬季天然气保供线上交易,标志着中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迈出了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冬季调峰供应的第一步。

  此外,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人士透露,它正与中石油积极协商明年夏季交易价格下浮的相关事宜。

  据了解,此次中石油华北天然气销售公司共在交易中心完成两笔保供交易,总挂卖量为2700万立方米,最终成交1210万立方米。其中,天津滨达燃气实业有限公司17日成交210万立方米,津燃华润燃气有限公司18日成交1000万立方米。两笔交易的交收时间分别为11月21日至27日、11月21日至25日,交收地点为天津,成交价均为2.3元/立方米,与国家规定的天津市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相比上浮15%。

  今年冬季保供期间,中石油将定期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挂出一部分可调配气量,由市场用户根据需求摘牌。中石油承诺,凡是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摘牌得到的天然气,将坚持“先摘先得,保证送到”的原则,确保交易合同的严肃性。同时,对于冬季用气高峰实现价格上浮的用户,在夏季用气淡季,用气价格将给予下浮,以促进天然气销售。据了解,今年夏季中石油已经在部分地区进行了降价促销,降幅在0.1至0.4元/立方米不等。

  上述上海天然气专家表示,随着冬夏用气价差的出现,对于储气设施而言,“夏季低价购气、冬季高价售气”的盈利模式变得可行,这将大大有利于实现其经济效益,由市场形成储气、调峰价格的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12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进口煤炭5498.2万吨,较上月增加873.4万吨,环比增长18.89%,同比增长26.38%,创下历年来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及褐煤49034.9万吨,同比增长14.8%,进口均价688.4元/吨,同比下跌12.5%。较2023年,我国进口煤

2024年12月14日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12月12日晚,从事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国轩高科(002074)公布两个海外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投资建设公告,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25.14亿欧元,约等于人民币191.47亿元。

2024年12月14日
2024年1-11月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已注册545家

2024年1-11月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已注册545家

企业注册来看,2014年至2021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2023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共注册670家,同比增加11.7%;截至12月5日,2024年我国已注册545家氢能相关企业。

2024年12月09日
新材料行业:上海市发布发展方案 到2027年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

新材料行业:上海市发布发展方案 到2027年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

11月15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四部门对外公布的《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2024年11月22日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来袭!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产能建设能力再上新台阶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来袭!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产能建设能力再上新台阶

“固态电池与传统电池相比,安全性更高,更加环保,能量密度将大大提升。”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介绍,即将量产的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280wh/kg,2025年推出的第二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400wh/kg,2027年推出第三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500wh/kg全固态

2024年11月19日
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利好政策频发 企业纷纷入局

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利好政策频发 企业纷纷入局

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提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

2024年11月07日
发现超亿吨资源量! 我国锰矿行业自给率将提升 利好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市场发展

发现超亿吨资源量! 我国锰矿行业自给率将提升 利好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市场发展

我国锰矿资源稀缺,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南等地,并且矿石品位较低,需从澳大利亚、加蓬、南非、缅甸等海外大量进口高品位锰矿。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常年锰矿进口量在200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锰矿进口量的70%;截止2024年1-8月,我国从南非锰矿进口量达172.7万吨,加纳进口量40.78万吨。而此次在湖南永州寻找锰矿取得重大

2024年11月04日
全国将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 推动水务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水回用市场或受益

全国将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 推动水务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水回用市场或受益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水资源需求量持续增长,加上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不高,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人均综合用水量来看,近五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呈先降后升再降走势。2023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19m³,同比下降1.4%。

2024年10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