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今冬天然气供应南松北紧 专家称应加大地下储气库

   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表示,预计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仍会呈现南松北紧局面,京津冀地区矛盾较为集中,如遇持续低温天气,保供形势将十分严峻。

  “这是国家对今冬供气时期做出的最重要的判断”,有中石油总部专家告诉记者。

  其实,中国天然气市场是有充足的保障的,但是冬季华北的峰谷差扩大,让当地供应有暂时的“气荒”,因此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陆争光表示,未来中国天然气仍会有保供的必要,中国仍需要加大地下储气库。

  据他介绍,截至2015年底,中国已建成11座地下储气库库群,包括10座油气藏型储气库和1座盐穴储气库。

  他认为,继续多途径加快推进储气库建设。在现有储气库运营的基础上,继续以国家财政、中石油和中石化为投资主体建设储气库,同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资本投资与中石油 、中石化合作和各级政府通过项目优先核准、财政税费补贴,政策保障等方式进行地企合作,共同参与储气库建设、管理运营,加快推进储气库建设。

  预防“气荒”

  1日国家发改委称,已经明确要求各地摸清市场需求及用气结构,提早做好供需衔接,明确保供次序,及时协调解决影响平稳供气的矛盾和问题。高峰时段保障民生用气确有供应缺口的城市,要提前制订包括“压非保民”等措施在内的具体保供方案,做到“一市一策”,全力实现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稳定供应,确保居民生活等重点用气需求。

  其实10月底,本报就曾对中石油等石油央企进行采访,当时,有北京天然气知情人士透露,中石油计划自11月20日起,对非居民用气基量销售价格统一上浮10%。

  同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表示,2016年冬季调峰气价将在20%的范围内上浮,上游与下游企业充分协商提价。

  据了解,近年来,能源供需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燃气锅炉的热效率高,对大气污染又低,有很好的环保性能。发达国家的燃气锅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中国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制定了相应的强制性法规,限制燃煤锅炉的使用,例如北京不再批准建设新的燃煤锅炉房,原有的锅炉房一律改造为燃气锅炉。

  “去年冬季,正是因为煤改气和雾霾,让北京不得不从12月中旬开始限制非居民天然气的销售”,隆众分析师王皓浩坦言。

  为此,国家发改委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要落实既定冬季增产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具体区块和项目,合理安排检修,优化开采方案,确保长庆、塔里木、普光等主力气田满负荷生产,必要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放压增产。同时,多渠道增加进口资源,并最大程度用好储气库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储气库的应急保障作用。

  “其实中石油已经增加了一些进口LNG,主要是供给天津港口,以预防北京等地方式气荒”,那位北京天然气知情人士说。

  在需求侧,国家发改委表示,将进一步健全有序用气机制,“煤改气”、“油改气”及大型工业用气等项目,要根据可供资源量和利用规划均衡有序实施。同时,强化气电热综合平衡调度,推行节约用气与峰谷差管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供应短缺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加大地下储气库建设

  对于天然气峰谷差,陆争光表示,进一步加大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是根本。

  据他介绍,目前国内有大港库群、金坛、京58库群、相国寺、呼图壁、苏桥等10座油气藏型储气库和一座盐穴储气库。

  但是,中国储气库与美国等成熟国家相比还是太少了——美国是世界上发展储气库最早的国家,拥有占世界总数81.4%的储气库,可提供963×10^8m3的年工作气量。

  据他介绍,截至2015年底,中国形成调峰能力42.9×10^8m3,仅占全年天然气消费量的2.2%,与国际公认较合理的11%相比,储气库运营规模仍较小,无法满足调峰需求。在2012年中国天然气调峰气量中,储气库调峰仅占16%,其余由LNG调峰24%、气田调峰28%和被迫压减市场需求31%进行填补,给天然气销售和油气田开发等带来较大压力。

  因此,除了继续多途径加快推进储气库建设外,还需要提前培育储气库市场化独立运营环境 .

  据了解,欧美多数国家地下储气库均独立运营,未来中国储气库从天然气产业链中独立出来也是必然趋势 ,因此提前培育储气库市场化独立运营环境迫在眉睫。建议逐步落实天然气管网设施第三方准入、建立天然气储备公平公开交易市场、独立核算储气库业务;同时,应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形成单独的储气库运营成本机制或储气调峰定价机制 ,以实现无政府补贴下的储气库有效益 、可持续发展。

  “中国天然气市场只有不到20年,而美国从1960年后就不断发展其储气库建设,因此我们应对美英等国家的经验,加大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那位北京天然气知情人士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2月3日,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以及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将分别于2月22日、2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

2025年02月08日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