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去产能这一年:水泥行业过剩情况不乐观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去产能在钢铁、煤炭、水泥等重点行业的表现不尽相同。

  钢铁、煤炭行业的成绩单十分亮眼;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则不乐观。

  钢铁、煤炭、水泥去产能收效不同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在去产能工作进展通报会上表示,2016年全国钢铁、煤炭去产能有望提前完成。

  截至10月末,钢铁、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状况明显好转,主要体现在产量、价格和效益三个方面。

  以煤炭为例,虽然截至6月底时,去产能仅完成了全年任务的29%,此后煤炭去产能全力提速,7月底完成全年任务的47%,8月底则急速完成至60%,截至9月底则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

  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从产量看,1~9月,粗钢产量6.04亿吨,同比增长0.4%;粗钢表观消费量(粗钢产量减去净出口粗钢量后的值)5.26亿吨,同比下降0.8%。煤炭产量24.6亿吨,同比下降10.5%,消费量28.4亿吨,同比下降2.4%;第三季度全国煤炭消费由负转正,同比增长约0.5%,其中电力行业耗煤增长4.8%。

  价格方面,钢铁、煤炭价格从年初持续回升。截至目前,四种钢铁产品(线材、螺纹钢、中厚板、冷轧薄板)综合价格为每吨2931元,较年初回升了685元,涨幅达30.5%;10月31日~11月6日当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上涨2.36%至607元/吨,煤炭价格从年初起连续十八期上涨。在国家发改委两月之内八次召开煤炭会议抑制煤价过快上涨的情况下,四大煤炭、电力企业签订煤电中长期合同。11月2日~8日报告期内,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06元/吨,结束了此前连续十八期上涨的局面。

      与此同时,许昆林近日表示,上一阶段的煤炭价格过快上涨,并不能说明去产能已经到位。“煤炭去产能的决心不会动摇,力度也不能减弱。”许昆林说。

  钢铁协会会员企业1~8月实现利润214.7亿元,同比扭亏增盈393.5亿元;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224.8亿元,同比增长15%,应收账款同比下降7.6%。

  钢铁、煤炭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行业的好转也带动了关联行业的回升。其中,铁路煤炭运输从前8个月的持续下降,转为9月份增长3%。

  行业转好的同时,随着淘汰落后产能、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钢铁、煤炭行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146处未批先建的煤矿项目中,除个别地区部分煤矿因涉及基本民生需求外,其他均已停产停建。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共查处183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涉钢企业,59家能耗不达标或无法核实的钢铁企业;72处应依法关闭类、限期淘汰类的煤矿和26户能耗不达标的煤矿企业均依法依规进行了整改和处理;对20家存在事故隐患的钢铁企业责令整改,28处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予以吊销,286处煤矿责令停产整顿。

  钢铁、煤炭去产能完成全年目标已无忧,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上半年水泥产量达11.1亿吨,同比增长3.2%,年初以来多个月份稳定在3%以上的低速增长。

  国务院办公厅早在今年5月就印发了《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再压减一批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区间,水泥熟料等排名前10的企业生产集中度达60%左右。

  由于水泥产量不同,各省份去产能的目标差距较大。其中,河南、江苏、吉林计划在2~3年内均须化解过剩产能1000万吨以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海南、青海、四川等省份则各须化解水泥过剩产能100万~300万吨。

  职工分流安置

  去产能的过程中,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

  今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报告显示,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是:钢铁(51.43%)、房地产(44.53%)、建筑装饰(31.76%)、商业贸易(28.89%)和综合类(21.95%)。僵尸企业比例最低的五个行业是:银行(0.00%)、传媒(4.12%)、非银金融(4.65%)、计算机(5.23%)和休闲服务(5.88%)。

  因去产能而失业的人员如何安置呢?

  根据今年两会期间人社部的初步统计,全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180万名职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统约130万人,钢铁系统约50万人。虽然去产能的重点是钢铁和煤炭,但我国产能过剩的行业同样遍布了水泥、玻璃、造纸、有色金属等多个领域,涉及人员众多。

  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明确了职工安置渠道,具体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企业内部安置。企业依靠现有的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能让分流出来的职工在本企业继续就业。

  第二方面,促进转岗就业创业。对需要离开本企业的职工,启动就业扶持计划,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职工能够尽快就业和创业。

  第三方面,内部退养。也就是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以内,职工本人自愿,企业同意,可以实行内部退养。

  第四方面,公益岗位托底。对不能实行市场就业的困难职工,政府将开辟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

  第一财经记者经过梳理发现,今年已有广东、陕西、河北、辽宁、江苏、山东、四川等多个省份推出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的相关措施。已经出台的措施中,共性是均规定了“距退休不足5年再就业难可内退”,以及设置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的内容。在促进转岗就业创业方面,各省则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政策细化,转岗培训补助、岗位补助、社会保险补助、稳岗补贴标准等补贴的数额不尽相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