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构建进入冲刺期

  随着2017年全面启动全国碳市场渐行渐近,交易体系的构建进入冲刺期,一揽子政策和动作即将落地。据了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和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等系列法规政策出台在即,碳配额分配工作也已经开始,下一步将启动配额注册登记系统和开展第三方核查机构评估。

  2013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目前广东市场体量最大。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24日,全国一、二级市场累计成交配额12453.02万吨,成交金额达32.3亿元;累计成交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7136.72万吨。

  这对全国100亿吨以上级别的碳排放量而言,显然是不够的。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中国明确提出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企业,门槛在年标煤消耗量1万吨以上。据透露,新能源汽车的配额也将被纳入碳市场的管理。

  其中,配额如何分配,将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本和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成为各参与方关注的焦点。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已经出台的《碳排放权交易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两级管理体制,也就是国家层面确定排放总量和配额分配方法,省一级层面管具体分配、履约监管,保有部分配额支配权。

  全国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批复在即,目前配额免费分配将采用基准线和历史的强度下降法两种方法,以前者为主。

  而这只是第一步。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的相关人士表示,上述方案只是规定了基本原则,并不涉及排放量的具体数值。在企业历史排放数据搜集整理、第三方机构核查等前期工作之后,相关部门已启动了碳配额分配的具体工作,即根据同一类企业的排放限值和国家的减排期限来确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行业基准值,也被称为基准线,企业据此来确定自己的排放量,这将是一个时段性的工作。基准值通常设置在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一端,达到此排放水平的企业可以获得足够的配额,否则会面临配额不足的压力,借此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强度。

  据了解,按照要求,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等相关行业协会和大型央企都已完成行业重点产品碳排放基准值指定研究报告,并上报有关部门。相关企业也开展了碳排放家底盘查、能力建设等全国碳市场应对工作。

  “大部分企业能源统计数据还可以,但是比较缺乏实测数据,碳排放核算会有比较大的误差。现在是鼓励有能力的大企业提供碳排放的实测数据,而对于没有相关能力的小企业,则建议采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标准去估算。”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科表示,企业现在比较关心后续国家会不会强制要求必须由第三方碳核查机构出具碳排放报告,这样将增加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将近300家第三方为碳市场企业提供核查服务,由各省独立招标。上述业内人士透露,控排企业如不配合第三方机构核查,排放值按照当地行业最高标准计算,且将按期分配并须按要求履约。

  蒋兆理表示,下一步将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内部管理、能力资质和人员等展开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备案,预计有一部分核查机构将被淘汰,以确保全国碳市场启动时,第三方核查机构都是符合条件且有能力的。

  同时,未来全国将保留7-8家国家级交易机构,承担全国统一市场的交易服务任务。各交易机构在交易规则、交易模式、管理要求等方面完全一致,企业可选择任何一家交易机构。而且,中央正积极筹备配额注册登记系统,这一系统将由地方代管。

  此外,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近日财政部草拟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各方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是重点排放企业对从政府无偿分配取得的碳排放权配额是否需要进行账务处理。而作为碳市场“根本大法”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也被国务院法制办列入优先立法的计划,有望尽快出台。

  目前,国内各试点的碳价约15-30元/吨。国家发改委初步估计,从长期来看,300元/吨的碳价是真正能够发挥低碳绿色引导作用的价格标准。如果以当前七个试点地区的碳价平均标准来测算,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规模可能会达到12亿-80亿元。如果考虑碳期货进入碳市场,规模将放大到600亿-4000亿元。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坦言,明后两年更多是以机制建设为主,让全国市场运转起来,真正获益还有待时日。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4月17日,中国水利部副部长陈敏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9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实现稳中有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年04月19日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容量达585吉瓦,同比增长15.1%,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总量的92.5%,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增量约六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2025年04月14日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2月3日,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以及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将分别于2月22日、2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

2025年02月08日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