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东旭光电布局石墨烯:打造“烯王”产业生态链

  经过两年多的战略布局,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旭光电”)的石墨烯产业率先迈出了商业市场化的第一步。

  近日,由东旭光电推出的“烯王”产品——世界领先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在上海纳米中心正式全球发售,该款产品的成功上市,意味着石墨烯终于从实验室走向了产业化,而其在锂离子电池材料中的应用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突破预计将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

  “这仅仅是我们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一次试水,也是东旭第一次开始尝试切入消费级产品,虽然我们对产品的优异性能非常有信心,但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东旭光电副总经理、石墨烯产业负责人王忠辉表示,东旭光电后续将整合各方资源,努力加快石墨烯产业化速度,做精做优现有产品,并不断延伸拓展,开发出更多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王忠辉表示,外界对“烯王”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很多人都以为“烯王”只是个充电宝,但实际上“烯王”是包含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以及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在内的所有公司系列石墨烯产品的品牌和代名词。王忠辉透露,未来东旭光电将致力于打造“烯王”品牌,使其成长为世界性品牌,成为石墨烯产业领域的一张名片。

  多点布局石墨烯

  石墨烯被喻为“黑金”“新材料之王”,有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影响21世纪”,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据悉,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之一。因其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此外,石墨烯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等。

  东旭光电在石墨烯领域的布局始于2014年。当年8月,东旭光电公告表示,将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组建石墨烯技术产学研平台推进石墨烯材料在光电显示及其他国家支持的产业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主要方向为高性能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研制与产业化、高性能石墨烯散热薄膜的研制与产业化,以及联合申请与承担各级政府的科技计划项目等。

  不久,东旭光电又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出资成立“北京旭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首先将重点开展高性能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石墨烯散热材料、石墨烯锂离子电池极材料和超级电容器的标准化产品、量产工艺(如薄膜“卷对卷”生产技术等)及配套装备的研发、生产与市场推广,并就石墨烯替代硅片、石墨烯量子点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开展预研。

  据王忠辉透露,除了北京理工大学外,东旭光电还与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成立了石墨烯技术研发中心,掌握有多项技术专利。

  随着石墨烯业务的不断推进,东旭光电开始对石墨烯产业进行更为广泛的战略性布局。2016年3月,东旭光电通过收购及增资的方式完成了对上海碳源汇谷的收购,后者是国内率先一家可实现低成本、高品质、单层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及应用技术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收购完成后,上海碳源汇谷与北京旭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为了东旭光电石墨烯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平台。

  除上述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外,今年上半年,东旭光电分别与泰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区管委会、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政府、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协商组建规模为1亿元、2亿元及1亿元的三支石墨烯产业发展基金,目前已完成两只基金的建立,并在江苏泰州、四川德阳、海南海口等地形成了石墨烯区域研发及产业化中心。此外,该公司还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旭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致力于石墨烯产业的整合及并购。

  另外,东旭光电还分别与天津东丽、中国石墨烯联盟、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践行全球化发展战略,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研究所(ICN2)签署《战略框架协议》,意在就石墨烯和其他材料进行技术探索、产业化应用开发、产品推广以及信息共享和合作。

  “烯王”只是起点

  经过两年的沉淀和布局,东旭光电的石墨烯产品在今年终于走出实验室,进入终端消费用户的视野。

  7月8日,东旭光电在北京钓鱼台举办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发布会,推出了世界领先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烯王”。产品发布会上,东旭光电不仅与泰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区管委会签署了“烯王”产线落地协议,而且还与美国凯途能源公司等下游应用端厂商签署了研发及产业化合作战略协议。

  据悉,这是世界领先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也是东旭光电推出的第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石墨烯产品。该产品所使用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性能十分优良,与普通电池相比不仅可在满足5C条件下,实现15分钟内快速充电,而且该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可在-30~80℃环境下工作,循环寿命更高达3500次左右。通过发布会现场测试,“烯王”充电用时15分钟,是普通充电产品的1/24.

  “这标志着我们国家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对东旭光电的“烯王”产品给予了积极评价。

  王忠辉表示,“烯王”只是东旭光电石墨烯事业的起点。“一切才刚刚开始,东旭光电未来的目标是打造世界超一流的石墨烯制备和应用企业”。在王忠辉看来,下半年随着东旭光电与国内外的石墨烯科研团队和企业进一步对接,或将有更多的石墨烯的合作或者项目落地。

  事实上,东旭光电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已经在今年落地。

  8月24日晚,东旭光电发布《关于对外投资建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项目的公告》,对泰州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项目投资规模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项目投资总金额由原来的5亿元增加到16.5亿元,项目建设内容也大幅扩容。此外,东旭光电还计划在泰州建设石墨烯及锂离子电池研发及检测平台。

  在具体产能方面,扩容之后石墨烯生产线规模由年产3吨提升至年产100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由建设一条年产300吨级的生产线大幅扩展至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年产3000吨、石墨烯包覆三元材料年产3000吨、石墨烯包覆负极材料年产5000吨;同时石墨烯基锂离子电芯和pack年产能也大幅增加至1GWH.

  东旭光电方面认为,上述项目的建设实施有助于公司加速石墨烯产业的战略布局,率先实现石墨烯应用产业化的根本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壮大公司石墨烯产业的整体实力。

  打造“烯王”产品系列矩阵

  由于资本市场上关于石墨烯概念的炒作一度泛滥,当东旭光电推出“烯王”产品时,市场也曾一片质疑,有观点认为这只是实验室产品,离真正实现商业化应用为时尚早。

  但仅仅在产品推出两个月后,“烯王”正式全球发售。在上市发布会上,东旭光电向外界展示了支撑产品的多项核心专利(ZL 2009 1 0054919.8 ZL 2012 1 0005494.3……)和UN38.3(可充电型锂电池操作规范)、CB(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GB(国际电工委员会产品测试与认证)、CCC(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凯威认证等权威资质认证,间接回应了外界关于“烯王”的种种非议和质疑。

  据悉,在正式发售前一个月,“烯王”通过东旭光电官网接受预定。仅在8月8日接受预订当天,“烯王”的预订量就突破1万台。截至9月8日正式发售当天,“烯王”的预订总量达45175台,而参与本次预订活动的“烯王”产品仅为1000台。

  事实上,在“烯王”移动电源面世之前,东旭光电早已形成了石墨烯系列产品矩阵。“很多人都以为‘烯王’只是个充电宝,但实际上‘烯王’是包含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以及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在内的所有公司系列石墨烯产品的品牌和代名词,充电宝也只是公司推出的‘烯王’系列产品中第一个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而已。”王忠辉表示,未来“烯王”更将成为东旭光电的一种精神和文化。

  “我们希望把‘烯王’塑造成一种品牌、文化、精神,我们要把‘烯王’打造成像‘苹果’一样的世界性品牌,这才是‘烯王’真正的定位。”王忠辉表示。

  目前,东旭光电这些“烯王”产品主要依靠旗下上海碳源汇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撑来实现。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应用技术开发的企业,在单层氧化石墨烯以及石墨烯的制备、分离和纯化技术与工艺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今,东旭光电直接面向消费终端的是“烯王”移动电源,此外该公司还可向市场提供有高品质单层石墨烯、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等产品,未来东旭光电还将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基于石墨烯和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的产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