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政策效应助力缓解煤炭产能压力初显成效 实质性扭转仍需冷静调整

  导读:煤炭市场价格的持续回升,有效缓解了煤炭企业的经营压力。从监测结果看,经初步季节调整,二季度煤炭产业实现利润44.2亿元,扭转了一季度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2016年二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为93.4,比上季度下降0.3点;中经煤炭产业预警指数为63.0,与上季度持平,继续在偏冷的“浅蓝灯区”底部运行。

  具体来看,二季度,经初步季节调整,原煤产量为8.3亿吨,同比下降8.9%,降幅比上季度扩大2.5个百分点,目前已连续5个季度呈现同比下降态势。煤炭市场供给明显大于需求,被认为是造成近年来煤炭产业发展进入“隆冬季”的主要原因。

  最近一两年来,中央在推动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实现脱困发展方面的政策部署持续加码,地方也围绕去产能和减量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今年以来,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主要产煤省区按照国务院7号文件和8个配套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正在稳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从监测的结果看,这些政策效应正在持续发挥作用,煤炭的市场供应有所减少。

  供给侧的“减量化”,也逐渐传导至市场价格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炭价格形成了支撑。监测报告显示,二季度,煤炭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跌10.2%,跌幅比上季度大幅收窄7.4个百分点,结束了跌幅连续扩大的走势。从环比价格来看,5月份上涨1.8%,结束了今年以来的下跌走势。这一价格监测结果所反映的趋势,与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指数的监测结果基本吻合。4月6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于389元/吨。6月29日则报收于401元/吨,比二季度初上涨12元/吨。

  煤炭市场价格的持续回升,有效缓解了煤炭企业的经营压力。从监测结果看,经初步季节调整,二季度煤炭产业实现利润44.2亿元,扭转了一季度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指出,目前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出现的变化,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和政策措施的结果;是煤炭企业主动作为,增强市场理性,按市场需求合理组织生产的结果;也是近期电力等主要耗煤行业阶段性、季节性需求增长拉动的结果。

  不过,由于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煤炭经济低位运行的态势短期内也较难改变。因此,煤炭行业在短期实现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例如,尽管目前全行业已经实现扭亏为盈,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总额仍下降48.5%,而且煤炭产业销售利润率为0.9%,比全部工业销售利润率(5.8%)低4.9个百分点。再比如,从汇款天数看,二季度煤炭产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66天,为2004年以来最高,比去年同期增加14天,资金周转效率明显下降,这表明煤炭企业资金链仍然较为紧张,行业债务规模较大、风险增加。

  此外,经初步季节调整,二季度煤炭产业从业人数为407.4万人,同比下降9.3%,降幅比上季度扩大1.8个百分点,已连续9个季度呈现降幅扩大态势,这意味着随着去产能的持续推进,煤炭行业职工安置压力将更大。

  因此,煤炭企业不可盲目乐观,而应未雨绸缪,加大市场监测预警,增强危机意识。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重视煤炭需求继续下降与产能过剩的矛盾问题,严格控制煤炭总量,稳住煤炭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企业资金链紧张和债务风险问题,严格控制企业风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正常的融资渠道,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年山东省淘汰落后产能煤矿财政补助资金为8800万元。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