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能源转型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带来机遇。曹文炼指出,要推进中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面,并作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做好产业协调,不是单纯把产品卖出去,而是全产业协同走出去,并做好保险、金融、标准、认证等方面的服务。
参考:《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五年盈利战略分析报告》
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大势所趋,这给中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6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2015中国国际电力及清洁能源合作论坛”中,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专家学者的热议话题。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长远来看,全球能源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指出,与此同时全球能源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给能源发展设定了制约条件,全球能源发展进入转型时期。
参会专家指出,中国电力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其“走出去”大有助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从第二代电网向第三代电网过渡阶段。“第三代电网能够支持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大幅降低大电网的安全风险,并广泛融合信息通信技术,是电网的可持续化、智能化发展阶段。”周孝信说。
原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胡卫平介绍,目前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电网总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水电、风电装机容量和核电在建规模也均为世界首位,电力绿色发展成为发展主流。“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电力及新能源产业已获跨越式发展,积累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这与曹文炼的观点不谋而合:“借助强有力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中国电力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而且产业体系也非常完善。”他认为,中国电力技术装备在质量、成本、运行适用性上对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更为适用。
曹文炼指出,要推进中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面,并作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做好产业协调,不是单纯把产品卖出去,而是全产业协同走出去,并做好保险、金融、标准、认证等方面的服务。周孝信则强调,应该用互联网思维审视和改造传统电力系统,实现多能源互联互通,增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的支持。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