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外国专家谈亚洲能源安全热点

       导读:外国专家谈亚洲能源安全热点。萨特雅•育哈:印度尼西亚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天然气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并与各国开展积极的能源合作。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印度尼西亚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参考:《
中国能源汽车电池行业市场调研及未来五年前景预测报告

       5月28日,在第六届太平洋能源峰会上,印度尼西亚众议院代表萨特雅•育哈(SatyaYudha)、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战略研究部主任兼首席经济学家小山坚(KenKoyama)、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能源安全项目研究主管米克尔•赫伯格(MikkalHerberg)就“亚洲能源安全热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面对国际油价大幅震荡、能源市场极其不稳定的情况,如何加强亚洲地区能源合作?
       米克尔•赫伯格:亚洲国家对于能源安全有着共同的利益——石油安全。该地区都依赖于中东进口的石油。因此,在稳定的石油供应和合理的价格方面,亚洲各国之间,甚至包括与美国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但这一地区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各国能源非常独立。通过本国石油公司,各国纷纷走上发展海外投资、开拓国外石油资源的道路,而中国是开发海外石油业务最积极的国家。当前,中国石油进口的60%来自中东,日本和韩国进口的85%至90%来自中东。在美国“重返中东”的情况下,积极促进亚洲能源合作非常重要。
       同时,各国能源战略重合对于中日、中印和日韩之间的能源合作关系有消极作用。这些国家在中东地区存在着竞争关系,各国都将其他国家视为争夺油气进口或者控制油气来源的竞争对手。因此,亚洲国家要争取共同的利益,将竞争关系变为合作关系有一定难度。坦白说,这样的政治环境与战略环境目前尚不存在。
       萨特雅•育哈:印度尼西亚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天然气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并与各国开展积极的能源合作。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印度尼西亚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这意味着需要从印度尼西亚进口天然气的国家必须积极参与到印度尼西亚的国家经济建设中来。比如,对于印度尼西亚天然气出口大国日本来说,只要它愿意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发展,印度尼西亚就会与日本开展密切的天然气合作。此外,印度尼西亚也在积极寻找包括核电在内的其他能源合作机会。但是自油价下跌以来,开发新能源变得步履维艰。
       记者:怎样看待国际社会对中国加入国际能源署(IEA)的呼吁?
       米克尔•赫伯格:IEA是保护能源安全的重要机构,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IEA希望加强与中国为首的7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全球的能       源治理,尤其是能源数据共享、战略石油储备协调等领域的合作。目前,亚洲两个重要的石油消费国——中国和印度都没有加入IEA。因此,拉近他们和IEA的距离,对于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稳定石油供应非常重要。我们看到,中国已经有意向同IEA进行积极对话。但是,在地区合作的战略层面,并没有太多行动。
       目前,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收购油田浪潮初现,石油市场不确定性加剧。作为石油进口国,中国有强烈的能源安全需求,最好办法就是加入能源治理机构,而IEA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不过,由于部分人认为IEA是由美国主导的,因此,中国对于加入IEA态度仍不明朗。
       另一方面,要想加入IEA并不容易。IEA规定,申请国必须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而中国并不符合条件。即便IEA愿意为了中国降低入会门槛,中国短期内加入IEA的意愿也并不高。而对于IEA来说,中国这种能源大国加入会削弱IEA中很多欧洲小国家的影响力。简单地说,如果中国成为IEA的成员,就会成为第二大拥有投票权的国家,这对大部分欧洲国家来说有很大影响。因此,中国加入IEA的时机还未出现。
       记者:如何看待乌克兰危机对亚洲地区能源安全的影响?
       小山坚:乌克兰危机对于俄罗斯和欧洲的能源安全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俄罗斯冒着失去欧洲市场的危险;而对欧洲市场而言,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极具竞争力。因为冲突不断升级,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能源政策也更多地“向东看”。
       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前,俄罗斯只将中国看作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但现在,俄罗斯越来越看重与中国的合作。同时,俄罗斯需要将推行到日本、韩国的“东望”政策多样化,促进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当然,日本作为美国的同盟国,很难大展拳脚做一些事,但从经济和能源观点来看,日本的确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因此,乌克兰局势对中国、日本和韩国非常重要,同时各国也在寻求一个更好、更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米克尔•赫伯格:乌克兰危机对亚洲能源安全局势有很大影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日本和韩国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是从俄罗斯远东地区获得更多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量。鉴于俄罗斯和西方目前紧张的关系,俄罗斯难以获得西方国家的LNG装置技术。因此,只要僵局持续,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日本,但是因为没有LNG装置技术,只能用管道运输。
记者:中国和日本对于清洁能源有着共同的目标。中日两国怎样共同实现这一目标?
       小山坚:中国和日本主要在三个方面加强清洁能源合作。第一,清洁煤技术。中国政府正在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而日本高效的清洁煤技术值得借鉴。对于这项技术,两国合作利大于弊。第二,中国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开发清洁能源,例如核能。这不但对中国非常重要,对于日本同样意义重大。第三,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中国是国际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需要继续依赖国际能源市场的供应。因此,在中国和欧洲努力下,国际能源市场变得更加稳定,日本也能从中受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节水产业蓬勃发展 市场规模估算超7600亿元 “三地多区”集群格局形成

我国节水产业蓬勃发展 市场规模估算超7600亿元 “三地多区”集群格局形成

11月17日,从水利部获悉,我国节水产业当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节水相关产业市场规模估算超7600亿元,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11月18日
中国出台政策推动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到“十五五”末期建成一批清洁低碳矿区

中国出台政策推动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到“十五五”末期建成一批清洁低碳矿区

11月7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煤炭这一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引导煤炭行业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此举被视为中国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同时,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2025年11月10日
我国绿氢产业迈向世界前列 预计2030年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

我国绿氢产业迈向世界前列 预计2030年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

10月22日,在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张晓强指出,我国氢能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30年,绿氢产量有望达到300万吨,形成万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并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10月25日
国家能源局印发行动方案 全面部署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印发行动方案 全面部署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10月23日,据国家能源局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及《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等法律和政策文件精神,国家能源局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旨在系统性地构建并完善能源行业信用体系,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5年10月24日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2025年09月18日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