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生物质能源产业企业创新与国家支持缺一不可

        导读:生物质能源产业企业创新与国家支持缺一不可。因此,一方面要提高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能源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比如从政策倾斜、财税支持和产业规划等方面多做工作。
参考:《
中国生物能源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五年发展动向研究报告

        “生物质能源利用很广,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都是其存在形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程序说,“作为典型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于4.4亿吨标准煤的生物质能源可利用。”
        实际上,截至2014年,我国生物质能实际利用量仅为3000万吨标准煤左右,而在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生物质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应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庄会永分析了差距存在的原因。他指出,生物质电厂建设投资成本较高,发电成本远高于火电;燃料来源供应不足的矛盾突出,产地实际可收集量和理论计算量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能源环境定价机制尚不完善,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与环境成本,使得商业性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介入节能环保领域;扎堆建生物质电厂使得原料、人力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差。
        “任何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发展初期成本一定是较高的。这与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和认知度有关。”庄会永说。
        “对生物质能源的质疑从它一出现就一直存在。”程序说,毕竟,同传统能源相比较,无论是技术水平、应用范围还是市场价格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因此,一方面要提高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能源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比如从政策倾斜、财税支持和产业规划等方面多做工作。
        实践从未止步
        “《经济学人》中对生物质能源的质疑或许并非针对我国。”程序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说,“其对粮食安全的担忧也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已经很少生产影响粮食安全的第一代生物燃料。”
        据了解,第一代生物燃料是使用糖类和淀粉类等原料发酵产生生物乙醇制得的燃料,其可持续性一直颇受争议。这也在市场变化中有所体现:2010年以来,第一代生物燃料增长势头明显受挫,2009~2010年其产量增长率为13.6%,而2010~2011年这一数据大幅下降为3.1%;第一代生物燃料投资总额的增速也明显放缓,甚至已有200多家第一代生物燃料企业关张。
        “这些关张的企业大部分在美国,而欧洲也一直在进口美国的木屑颗粒燃料,这也给美国的森林安全带来威胁。每个国家的生物质能源技术不同,面临的发展困境也不尽相同。”程序认为,笼统地概括“生物质能源经济的不环保,环保的不经济”并不妥当,生物质能源利用当中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尚待显现。
        实际上,我国生物质燃料就在试点和实践中不断进步。河北天太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亮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们致力于生物质成型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生物质原材料的收集、加工和销售,为众多家庭和供热企业提供“绿色燃料”。
        “直接燃烧植物材料,因为供氧不足,材料不能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有黑烟且热量小。”杨晓亮说,把秸秆、棉柴等压块后,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块先烧掉外层,再从表面到内部一层层燃烧,使每一层都能充分遇氧燃烧。
        秸秆压块只是走出了“绿色燃料”的第一步,要真正做到没有污染,还要配上能对烟尘进行二次燃烧的生物质代煤采暖炉。杨小亮指出,这就可以确保秸秆燃料完全燃烧,不仅没有二氧化硫排出,还少了很多粉尘污染物。
        “秸秆被压缩成生物质燃料后,燃烧效率由原来的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燃烧热量大约在每公斤3500卡路里。”杨晓亮说。至于收入,每吨原材料的收集成本为200~300元,出厂产品价格则会提高2~3倍。
        模化才是出路
        据了解,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典型的民间投资主导的能源产业。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物质能企业大多规模较小,70%的生物质能企业年产量低于1万吨,70%的产品在本省销售。
        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支持,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国家给予适当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制定了专项财政资金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办法,但“各项政策还要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做好相互衔接”。庄会永说。
        为推动生物质能产业起步,不少省份对省内生物质能企业给予了较大支持,杨晓亮坦言,其所在公司就是政府扶持的受益者。据介绍,2014年河北财政投资2.4亿元,用来补贴节能炉购买者和秸秆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者。
        “当前生物质燃料的推广主要依托政府政策引导、补贴以及禁煤的力度和范围。一旦补贴消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出现问题。”杨晓亮表示。
        对于生物质燃料生产企业的原料收储运难题,庄会永建议,唯有发展规模化的生物质能源产业才是解决途径。“先进的设备是基础,从刨根打捆到联合收获,即高效又节省人力,在市场上应用前景也很明朗。”
        “发展生物质能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环节,尽管在原料可持续供应、产业规模化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政策和相关技术创新,我国生物质能源一定会有更大突破。”庄会永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4月17日,中国水利部副部长陈敏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9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实现稳中有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年04月19日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容量达585吉瓦,同比增长15.1%,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总量的92.5%,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增量约六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2025年04月14日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2月3日,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以及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将分别于2月22日、2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

2025年02月08日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