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中国煤炭价格机制改革探讨.煤炭也是我国四大基础高耗能产业(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的主要能源, 2012年全年,全国商品煤消费量35.95亿吨,同比下降1.2%;其中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行业分别为19.37亿吨、5.94亿吨、5.42亿吨和1.92亿吨,同比增幅分别为-1.8%、0.8%、-1.1%和8.2%。四大基础高耗能产业合计年消费全国原煤产量约90%。
参考:《中国煤炭产业调研及未来五年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作为煤炭需求绝对大户5大电厂(华能、国电、大唐、华电、中电)在整个煤炭需求中具有垄断地位,这与众多小型煤炭生产企业的完全竞争特征也难以协调一致。因此在国家与市场这两只手同时作用下,煤炭定价机制改革依然困难重重。
煤炭的价格机制相对原油而言更具复杂性。主要体现在:
1、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
近十几年来, 特别是加入WTO以后, 国内煤炭的消费占能源总消费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0%左右, 尽管石油进口和天然气开发逐年增多, 使煤炭的消费比例有所下降, 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将维持在60%左右。
2、 煤炭产业与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密不可分。
煤炭也是我国四大基础高耗能产业(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的主要能源, 2012年全年,全国商品煤消费量35.95亿吨,同比下降1.2%;其中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行业分别为19.37亿吨、5.94亿吨、5.42亿吨和1.92亿吨,同比增幅分别为-1.8%、0.8%、-1.1%和8.2%。四大基础高耗能产业合计年消费全国原煤产量约90%。
电力更是重中之重,确保电价稳定的国策直接决定了煤炭低价政策, 煤炭业长期处在微利和亏损边缘, 使国家不得不投入巨资支持煤炭工业。
3、 煤炭供给几乎完全来源于国内,国际煤价变动对国家调控的电煤价格撼动式微。
但总体来说,煤炭价格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还是向市场机制缓慢靠拢。总结起来,煤炭价格的改革就是一个经历了计划价格逐步放开、动力煤与普通煤价格逐步趋同的过程。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