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限产求解供需失衡 发改委连用四个“严肃”促煤企脱困

  导读:限产求解供需失衡 发改委连用四个“严肃”促煤企脱困。能源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认为,煤炭限产也只是防止价格进一步下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供需失衡的现状。他分析,面对其他能源的竞争,煤炭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劣势,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高耗能产业产能被控制,对煤炭的需求量未来可能还会持续下降。

  参考《中国煤炭产业调研及未来五年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需求下降、产能严重过剩、无序竞争……告别“黄金十年”后,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的煤炭产业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中步履蹒跚。

  为了带领煤炭产业走出困境,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每周召开一次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今年初制定的脱困重点是“进一步遏制煤矿违法违规建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15年煤炭行业脱困暨经济运行调节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煤炭行业困难局面进一步加剧,脱困任务更为艰巨。

  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提出了严肃地记账算账等四项严肃整改的措施。

  有分析指出,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年内出台了多项煤炭脱困政策,此次会议意在督促此前部署的落实。

  多措限产难解供需失衡

  2014年以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始终在为煤炭困局寻找出路。面对行业危局,国家发改委及相关主管部门频频出手救市,呼吁限产、减产及发文严禁超能力开采等。

  在历次联席会议上,限制产量、改善供求都是重中之重。近日,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治理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通知》和《做好2015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两份通知分别规定,煤矿全年产量不得超过公告的生产能力,月度产量不得超过月度计划的110%,2015年全国计划淘汰煤矿数量1254个,淘汰落后产能7779万吨,其中关闭退出煤矿数量1052个,共计产能6391万吨。

  行业层面的限产、减产也可谓声势浩大,神华、中煤和同煤等几家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纷纷晒出减产成绩单,减产幅度占计划产销量的10%以上。

  2014年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减少2.5%左右,这是煤炭产量在连续上涨14年后,首次出现下跌。

  尽管如此,煤企销量下滑,煤价持续走低,企业大面积亏损,缓发、减发、欠发工资现象普遍——越“拖”越“困”成了煤炭脱困之困。

  能源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认为,煤炭限产也只是防止价格进一步下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供需失衡的现状。他分析,面对其他能源的竞争,煤炭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劣势,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高耗能产业产能被控制,对煤炭的需求量未来可能还会持续下降。

  四个“严肃”督煤企脱困

  针对上述现象,国家发改委牵头在今年3月份召开专题会议,对涉及违法违规建设的产煤省份有关部门和违法违规建设煤矿法定代表人进行约谈。

  参加约谈会议的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等14个省区人民政府及项目核准、行业管理、安全监察部门(机构),以及神华、中煤、同煤、冀中能源、陕西煤化、伊泰等17家煤炭生产企业。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约谈会上提出了“四个严格”,即严格治理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严格治理超能力生产、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严格治理劣质煤生产使用。

  虽然合理控制产能早就是业内共识,但并非所有煤企都在遵守“规则”。超能力生产现象仍普遍存在。“超产虽然不挣钱,但可以保障现金流,还有利于矿工队伍稳定”成为煤炭企业的普遍借口。

  有业内人士将此称为“饮鸩止渴”,但即使这样,在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煤企不得不打起“价格战”,保住既有市场,谋求扩大市场成为很多煤企的选择。这种赌博性的行为显然不是产业脱困的长久之计。

  因此,本次召开的脱困会议提出了“四个严肃”:严肃地记账算账、严肃地检查督查、严肃地联合惩戒和严肃地分类问责。

  所谓严肃地记账算账,是指摸清全国煤矿违法违规和超能力生产账、企业及其法人代表信用账,为下一步分类处理提供依据。

  不仅如此,此次会议还提出将通过全面核查、重点督查、专项检查、隐患排查、暗访暗查等多种方式,促进煤矿提高依法依规建设生产意识,自觉维护煤炭建设生产秩序。

  此外,对违法违规建设生产煤矿采取法律、经济、信用、行政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惩戒,对出现违法违规煤矿擅自复工复产、不安全生产、未兑现承诺、超能力生产等问题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问责。

  《《《

  四个“严肃”

  ◎严肃地记账算账

  摸清全国煤矿违法违规和超能力生产账、企业及其法人代表信用账,为下一步分类处理提供依据

  ◎严肃地检查督查

  通过全面核查、重点督查、专项检查、隐患排查、暗访暗查等多种方式,促进煤矿提高依法依规建设生产意识,自觉维护煤炭建设生产秩序

  ◎严肃地联合惩戒

  对违法违规建设生产煤矿采取法律、经济、信用、行政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惩戒

  ◎严肃地分类问责

  对出现违法违规煤矿擅自复工复产、不安全生产、未兑现承诺、超能力生产等问题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问责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