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天然气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涨

       导读:我国天然气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涨。结果,这一丝担忧被“不幸言中”。国家发改委一名官员斩钉截铁地表示,“这个消息是无稽之谈”!据悉,自2011年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以来,国家发改委组织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和相关机构拟定了多套气价改革预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时隔一年有余,这些已经拟定的预案始终未能报送国务院办公会议审议,更提不上实施。
参考:《
中国LNG(液化天然)冷能利用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2015-2020)

       自2011年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以来,国家发改委组织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和相关机构拟定了多套气价改革预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时隔一年有余,这些已经拟定的预案始终未能报送国务院办公会议审议,更提不上实施。
       3月25日,各种媒体都纷纷转摘中华工商时报的报道:从4月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涨,其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元-3.5元/立方米区位,进而逼向4元大关。不少报纸将“天然气将涨价”做成大标题,格外夺人眼球。当时读了这则消息,突然冒出一丝担忧:别又是虚假新闻啊,会不会又有“有关部门”出来声明辟谣?
       结果,这一丝担忧被“不幸言中”。国家发改委一名官员斩钉截铁地表示,“这个消息是无稽之谈”!据悉,自2011年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以来,国家发改委组织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和相关机构拟定了多套气价改革预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时隔一年有余,这些已经拟定的预案始终未能报送国务院办公会议审议,更提不上实施。
       尽管辟谣还算及时,但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之广,“天然气涨价”所引发的震荡已难以避免。一方面是A股市场天然气板块应声大幅飙升,而当国家发改委否认“涨价说”之后,燃气股又如雪崩一般大跌。另一方面是多地民众对“涨价说”坚信不疑,即便闻知发改委的辟谣,也全然无视“涨价说”已被证伪,仍蜂拥前往燃气公司,排队抢购天然气,他们宁可信其辉涨,不愿错失“良机”,所持理由都是“媒体上报道了天然气要涨价的消息”,“要是没买,万一涨价了,这损失算谁的?”一时间不少理由都是“媒体上报道了天然气要涨价的消息”。当记者问道发改委否认了为何还要买时,家住雁滩的魏先生则反问:“我们没买万一涨价了,这损失算谁的?”一时间,不少地方燃气公司门前秩序大乱,天然气销售量猛增,再三解释、澄清也无济于事。
       一则“无稽之谈”的“新闻”,竟如此搅乱了市场、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心理,似可透视两点:一是媒体的影响力委实不可小觑,公信力客观存在;二是民众的消费心理依然脆弱,消费承受力依然单薄,物价上涨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神经。结论显然是:一、媒体的新闻报道务必慎之又慎,千万别以折损影响力、糟蹋公信力的代价忽悠民众,贻害社会;二、在居民收入不涨、微张,赶不上CPI指数的时候,务必慎言涨价,尤其是天然气这样与民生休戚相关的基本生活资料价格,切不可“涨你没商量”,说涨就涨。
       眼下的问题是,“天然气价格从4月起将大幅度涨价”究竟是怎么会成为“新闻”的?将无稽之谈的东西当做新闻传播的始作俑者中华工商时报该如何担责?涉及重大国计民生的商品调价应该由哪个权威机构和信息渠道发布消息?
       众所周知,诸如此类的“新闻报道”被主管部门斥为“无中生有”、“谣言”、“完全不实”、“毫无根据”等等的案例,这些年不胜枚举,层出不穷。但是,往往是揭露、斥责之后,也就不了了之,肇事者一言不发,如同没事人一样,甚至还大不服气,耿耿于怀,伺机“翻案”者大有人在。当然,虚假新闻的成因复杂,不可一概而论,简单处置,但即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总有一个底线,有判断是非的标准。这就需要将虚假消息的来龙去脉查个一清二楚,对责任及其相关人员追究到底,依规依法严肃处理,不然,还有什么“问责”“担责”可言?还如何根治虚假新闻的作祟为害?
       就“天然气涨价”的无稽之谈而言,至少应责成中华工商时报做出说明,向公众道歉,并对责任者予以查处。难道缄默不语、一声不吭就可溜之大吉、逃过一“劫”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