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石墨烯+聚合物 电子迁移率更高

       导读:石墨烯+聚合物 电子迁移率更高.上述跨国研究团队主持人、于默奥大学教授David Barbero表示,他们所开发的聚合物薄膜本身是软性的,石墨烯层也是软性的,而实验所采用的玻璃与矽基板则是坚硬的,因此整体堆叠也是坚硬的;但是该石墨烯/聚合物薄膜也能应用在软性基板上,让整体堆叠也成为软性,支援各种可挠性的应用。目前他的团队正在史丹佛的SSRL进行实验。
参考:《
中国石墨市场需求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

       石墨烯(graphene)被很多人认为是矽材料的后继者,因为其电子迁移率可达到矽的十倍以上,并解决了矽材料在制程微缩方面的许多问题;不过石墨烯缺乏制作电晶体所需的能隙(bandgap),也延迟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现在有研究人员提出以导电聚合物涂布石墨烯的方式,号称能制造出价格比采用矽材料廉价许多的有机电子元件。

  瑞典于默奥大学(Ume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正与美国史丹佛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以及后者旗下的同步雷射光源实验室(SSRL,原名为SLAC-史丹佛线性加速中心)合作,以新开发的石墨烯/聚合物混合材料打造原型,并有了显着成果;研究人员不但大幅加速聚合物使之成为高迁移率半导体,该混合材料具备的高弹性,似乎能同时应用在平面电子元件以及垂直导向的LED与太阳能电池等元件。

  上述跨国研究团队主持人、于默奥大学教授David Barbero表示,他们所开发的聚合物薄膜本身是软性的,石墨烯层也是软性的,而实验所采用的玻璃与矽基板则是坚硬的,因此整体堆叠也是坚硬的;但是该石墨烯/聚合物薄膜也能应用在软性基板上,让整体堆叠也成为软性,支援各种可挠性的应用。目前他的团队正在史丹佛的SSRL进行实验。

  要在整个晶圆片上沉积石墨烯并不容易,Barbero的团队发现了一种方法,能轻易地在金属上生长石墨烯层,然后将之转移到几乎任何一种基板上,包括实验所采用的矽与玻璃,以及其他软性聚合物基板。

  Barbero表示,研究团队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与垂直石英管,将大面积的单层石墨烯与铜箔合成;接着以旋转涂布方式在该石墨烯层上添加聚合物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而铜箔部分则以过硫酸铵(ammonium persulfate)蚀刻、并以湿式清洗去除残留。

  最后该石墨烯层漂浮在去离子水上,并转移到矽或玻璃基板进行干燥,将PMMA分解之后就会剩余纯净的石墨烯层;Barbero指出:“下一步是在石墨烯上沉积半导体聚合物,这是利用稀释过的溶液进行旋转涂布直到干燥,然后就会产生厚度适中且均匀的薄膜。”

  在描绘新材料特性时,研究人员的大发现是该混合材料的电子迁移率反而会因为沉积厚度稍微较高的半导体聚合物而提升,这与其他薄膜可产生的作用正好相反;也就是说,若聚合物半导体的沉积厚度达到约50奈米,其电子迁移率的提升倍数会比沉积厚度仅10奈米的相同聚合物高出五十倍。研究人员推测,这是因为厚度较高的薄膜比较厚度低的薄膜,能提供随机定向晶体之间更多的路径(不同于单晶薄膜的晶体是并排的)。

  除了长出性能更佳的石墨烯,研究人员另一个发现是,该材料与表面垂直的轴心之传导性也同样好,使得该透明材料能成为例如廉价太阳能电池与LED等光电元件的优良候选材料。Barbero表示:“实验结果显示该种材料有潜力做为光电应用,而且利用石墨烯层确实很有机会打造出效率更高,且重量更轻、超薄、软性的太阳能电池。”

  有了初步的发现,研究人员正着手进行在石墨烯层上添加不同半导体聚合物的实验,目标是让新材料的性能超越标准矽晶片,并让所有种类的塑胶光电元件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2025年09月18日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