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自主品牌新能源战略规划纵览

       导读:自主品牌新能源战略规划纵览.进入2015年后,长安汽车销量节节攀升,2月已经挤进了自主品牌前三名。而在传统乘用车领域表现令人惊喜的长安不久前也宣布了其新能源战略规划,“事实上,从2001年推出首款杰勋混合动力车算起,长安的新能源技术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的时间。
参考:《
中国新能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商机研究报告(2015-2020)

       长安布局新能源市场的脚步紧跟其他自主品牌,其于3月初推出了面向私人消费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逸动EV。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欣欣向荣地走过了一年,记者在此归纳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方面最新的战略规划,以期通过对比一窥自主品牌发展新能源的路径与未来。

  长安汽车不把补贴当战略

  两大平台并行发展

  进入2015年后,长安汽车销量节节攀升,2月已经挤进了自主品牌前三名。而在传统乘用车领域表现令人惊喜的长安不久前也宣布了其新能源战略规划,“事实上,从2001年推出首款杰勋混合动力车算起,长安的新能源技术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的时间。”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认为,长安的优势就是走得稳,不栽跟头。“冲在前面的可能是先锋,也可能是先烈,因为有时候还是需要把路看清了之后再走”。

  初入新能源领域时,长安曾“押宝”混合动力,投入了大量资金与精力。对此,朱华荣坦言长安有混合动力情结,“我认为,混合动力在中国是迈不过去的坎儿,我们还在持续加大对混合动力的研发,特别是重度混动这一块。”

  而调整后的长安新能源战略将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发展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两大技术平台。长安汽车副总裁刘波表示,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成本更高,目前长安在打造平台化和模块化,主要分为两个平台,即生产A0级和A级车的纯电动平台,以及生产B级、C级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平台。其中,在纯电动平台上打造单电机和轮毂电机两大动力系统,可满足两驱和四驱动力驱动模式;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平台上,打造单电机双离合和分轴四驱两大动力系统。

  新能源要占四成销量

  到2025年,长安将分三个阶段共向市场推出34款全新产品,其中有27款纯电动产品,包括12款商用车、6款MPV、2款SUV和7款轿车;另外还有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会占到长安汽车总体销量的40%,其中包括混动车型。根据长安新的战略规划,未来10年,长安新能源将投入180亿元,到2025年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00万辆。

  根据规划,到2020年,长安纯电动产品续驶里程将达到350公里,插电混合动力产品纯电里程80公里;到2025年,产品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纯电动产品续驶里程将达到40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纯电里程达到100公里。

  “新能源汽车要想有突破性的进展,和电池本身的成本和性能关系重大,因此,企业不能把政府补贴当战略。”朱华荣认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系统、长远的国家战略,因此企业唯有苦练自身能力。

  北汽新能源自建充电设施,形成家族谱系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今年汽车界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坦言:“我深感推广新能源汽车真的很难,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产品可靠性问题,二是充电设施问题。”

  而从北汽新能源此前发布的新能源战略来看,充电设施的建设被放在了重要地位,其“441”充电业务战略规划是推动北汽新能源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第一个“4”指加快完善体系建设、充电服务平台、充电布局和增值服务四大板块;第二个“4”指重点布局北、上、广、深四大城市;“1”则是指完成1万个自建公共充电设施。与此同时,还与国家电网、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展开合作,在其网点建立充电服务设施,构建充电网络。

  在全国范围内,北汽新能源的充电配套将主要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重要公共地点进行建设,包括主干线、环线、立交桥;同时在住宅楼、商场、酒店、加油站、停车场等地也将加快建设速度,从而缩短城市内的充电半径。未来将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方针推广。

  与此同时,北汽新能源在近两年内规划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品阵容,推出11款新车,其中2015年推出6款新车,2016年将推出5款。其中电动汽车共包括两款A00级、三款A0级、两款A级、一款B级和一款C级,此外还有一款微型卡车以及一款电动物流车。上述新产品的密集推出将使北汽新能源形成电动汽车的家族化阵容。

  上汽新能源融合互联网

  上汽规划启动“新能源+互联网+X”模式,在新能源上,上汽在插电式强混、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方面都有技术储备,且拥有专利。

  在互联网上,上汽联手阿里巴巴进入互联网汽车产业。按照上汽的规划,要从操作系统的底层进行深入的系统开发和架构设计,打通互联和账号,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上汽董事长陈虹认为,自主品牌要赶超合资品牌,要看能不能抓住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自主品牌将是新能源加互联网。

  此外,“X”则代表目前尚不能确定的、但未来可能会成为主流的前瞻性技术。

  上汽目前主打的新能源车型包括荣威E50纯电动汽车和荣威550插电式混动汽车,技术路线覆盖齐全。据上汽新能源汽车销售负责人介绍,其2015年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约为12000辆,较去年3000辆的总体规划提升至4倍。

  比亚迪 SUV成绝对主力

  就目前比亚迪的产品规模来看,其在混合动力领域颇有建树,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发展得益于其自身在电池业务上的雄厚根底。从纯电动E6到秦,其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受到了市场的逐步认可。

  据悉,2015年比亚迪共计划推出唐、商、宋、元4款新能源车型,除了商是MPV车型,其余三款均为SUV车型,覆盖了小型SUV至中型SUV。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对媒体表示:“SUV是中国目前增长最迅猛的市场,我们也会强化这一细分市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4月17日,中国水利部副部长陈敏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9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实现稳中有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年04月19日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容量达585吉瓦,同比增长15.1%,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总量的92.5%,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增量约六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2025年04月14日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2月3日,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以及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将分别于2月22日、2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

2025年02月08日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