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三五”煤层气产业将实现大跨越

       导读:“十三五”煤层气产业将实现大跨越。在煤层气开发方面,要加快建设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产业化基地。在新疆、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黔西滇东等地区,建设一批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启动建设煤层气产业化基地。
参考:《
中国煤层产业调查及未来五年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新兴能源产业。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3~4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年抽采量力争达到400亿立方米,意味着将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倍增。
       
       国家能源局人士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地质资源量与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基本相当,约占世界总量的13%,居世界第三。加快煤层气勘探开发,对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相比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气源,煤层气开发难度小、成本低,国内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4年,全国煤层气抽采量为170亿立方米,是页岩气产量的十余倍。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煤层气的时机已经成熟。

       《行动计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将统筹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煤层气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煤层气勘查方面,我国将以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重点,继续实施山西古交、延川南和陕西韩城等勘探项目,扩大储量探明区域;加快山西、陕西等地的区块勘探,增加探明地质储量。同时加快新疆、内蒙古、贵州、云南、甘肃等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和潜力评价,实施一批勘查项目。在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加强煤层气与煤炭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开展煤层气井组抽采试验。到2020年,在上述地区累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

       在煤层气开发方面,要加快建设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产业化基地。在新疆、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黔西滇东等地区,建设一批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启动建设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在山西晋城、辽宁铁法、黑龙江鹤岗、安徽两淮、河南平顶山、湖南湘中、四川川南、贵州六盘水、陕西韩城、新疆阜康等矿区,加大煤矿区煤层气资源回收利用力度。到2020年,上述地区累计新增煤层气年产量200亿立方米。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划,煤层气的利用将遵循就近利用、余气外输的原则,将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煤层气液化厂、压缩站、加气站。

       为支撑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国家将继续实施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相关科技计划,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山西晋煤集团等涉足煤层气开发的企业表示,目前国内煤层气利用仍以就地发电和民用燃气为主,但后期随着抽采量的迅速增加,煤层气的化工利用有可能进入一些投资主体的视野。

       业界观点:开发煤层气效益显著 鼓励政策必不可少气权问题是症结所在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孙茂远:从宏观和长远来看,我国开发利用煤层气的综合效益将十分明显。比如,减少煤矿瓦斯事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矿建设“先抽后采”,把高瓦斯矿井改造成为低瓦斯矿井,可节约矿井基建费用20%左右;与页岩气、致密油气、煤制油气相比,开发利用煤层气没有环境破坏、水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鼓励政策必不可少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曾:从现在到2020年,国家应加大价格调节、财政补贴、税费优惠力度,对原先销售煤层气产品的补贴,应由目前的0.2元/立方米增加到0.4元/立方米。经济性是企业参与和多元化投资格局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相应的资金、税赋鼓励支持政策必不可少。

       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研究院院长王宏英: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影响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三大因素是政策、技术和投资,只有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政策落实,才能够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和技术创新。

       气权问题是症结所在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我国煤层气资源很丰富,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与常规天然气基本相当,但目前真正利用的却非常少。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促进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但相比巨大的资源量来说,步伐仍显得太小、太慢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气矿权重叠问题尚得不到解决。由于我国矿权设置实行“申请在先”和“探矿权排他性”的行政性配置办法,影响了企业的开采积极性,也产生了拿到气权的煤层气企业只是跑马圈地、而不真正开采,一些煤炭企业越过煤层气开采环节,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收购煤层气采矿权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提速。

       山西晋城某煤层气开采企业负责人:要真正更好更快地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需要妥善解决气权问题。煤层气的抽采与煤炭开采重合,但气权却往往为中石油、中国海油等企业所有,煤矿企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气权和矿权的分离造成非煤企业在采气过程中不能与煤炭开采有机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煤层气资源的浪费。只有推进煤层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煤权气权一体化设置的战略机制,妥善处理好气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制约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瓶颈。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