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多地水库危机拉响 保水用水管理脱节

        导读:多地水库危机拉响 保水用水管理脱节。生活污水从沟汊直接进入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之一的神定河,河水呈黑色并伴有异味;引滦入津水源地的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至今水源地依然面临尾矿扬尘、挖山取石和网箱养鱼三大威胁;在官厅水库的上游,在桑干河不足一公里的沿线周边堆放着大量的生活垃圾……

水源地“藏污纳垢”用水保水陷利益之争
  多地水库存污染隐患危及调水安全
  编者按:水,伟大的生命之源。但是,近年来,有关水源地遭污染以及城市自来水水质不达标的消息频现,给人们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在这隐患的背后,部分企业乱排乱放、水源地陷入发展与保护困境、自来水厂工艺落后标准存缺陷、二次供水设备卫生状况差、城市污水处理不力等一系列问题正渐渐浮出水面。从今天开始,《经济参考报》将在“深度”版推出“解码水污染危机”系列报道,探究水污染所触及的发展误区、监管困局、技术瓶颈等深层次原因,并试图给出解决之道,敬请关注。
  生活污水从沟汊直接进入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之一的神定河,河水呈黑色并伴有异味;引滦入津水源地的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至今水源地依然面临尾矿扬尘、挖山取石和网箱养鱼三大威胁;在官厅水库的上游,在桑干河不足一公里的沿线周边堆放着大量的生活垃圾……
  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修建调水工程成为很多地方解决水荒的办法。不过,记者最近在湖北、河北等地几个全国重要的调水源头采访发现,众多的污染隐患威胁着调水工程的水质安全,而水源地政府保护水质的主动性和能力普遍不足。专家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法规,破解调水源头的保护困局,以确保调水工程的水质安全。
水源地污染威胁重重
  在十堰城区,流入神定河的众多沟汊边分布着大量的居民点,不少沟汊成为“纳污河”,生活污水从沟汊直接流入神定河,河水呈黑色并伴有异味。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库区的湖北省十堰市有12条主要的入库河流,过去这里一度是“有河皆厂,有厂皆污”。近几年来,通过关停污染企业,建设及投入运营水污染防治项目,有7条河流水质已经基本达标,但是流经城镇再进入水库的神定河、泗河、剑河、犟河和官山河等五条河的水污染问题仍然严重,大多仍维持在劣Ⅴ类水质。
  记者在十堰城区看到,流入神定河的众多沟汊边分布着大量的居民点,不少沟汊成为“纳污河”,生活污水从沟汊直接流入神定河,河水呈黑色并伴有异味。当地提供的数字显示,十堰市城区的污水收集率仅有50%左右。
  十堰市环保局副局长袁劲松表示,工业点源污染的问题基本解决,但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和农业面源污染仍非常突出。据2013年5月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的调查报告显示,丹江口水库近十年来营养物含量呈上升趋势,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局部库湾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程度较高。据统计,水源区面源污染负荷以总氮计约为36442吨,是造成水库总氮超标和向富营养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报告认为,如果总氮含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局部库湾水体可能会出现水华现象。(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
  作为引滦入津水源地的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位于河北省境内,10多年前天津就开始担忧水质污染问题,但至今水源地依然面临尾矿扬尘、挖山取石和网箱养鱼三大威胁,水质污染状况有增无减,近几年来多次出现水质被污染事件。2010年出台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纲》显示:入库来水总氮、铁超标,不能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及饮用水要求,引滦沿线农业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的治理。
  此外,作为北京的备用水源地,处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官厅水库也存在水污染隐患。记者在水库上游桑园镇夹河村看到,大量的生活垃圾堆放在离著名的桑干河不足一公里的沿线周边。同时,由于官厅水库的水位下降,在上游有大面积的库底裸露,当地官员称,这些地方变成当地农民抢种的“耕地”,大量施用的化肥、农药直接危及水库水质。
用水与保水存利益之争
  用水的不保护,保护的不用水,水源地保护因用水地和保水地利益之争面临重重困境。甚至有基层官员称,现在的调水现状就像是为了保发达地区“过好日子”,而让贫困地区“守苦日子”。
  据了解,遍布全国各地的调水工程,有不少是跨地域甚至跨流域,受水区、水源保护区以及受影响区分属不同的利益主体,导致调水工程的水质保护成为多年来困扰各地的突出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至少有三大困局亟待解决,否则水源地水质保护及调水模式将难以为继。
  一是用水与保水的脱节困局。据介绍,官厅水库曾有着惨痛教训。随着上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官厅水库的污染问题从七十年代开始便愈演愈烈,直至丧失水源地功能,1997年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2001年,为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国务院启动“改善官厅”的治理规划,2007年官厅水库被重新启用作为北京饮用水备用水源地。
  为保护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到十二五末,国家将在十堰市库区建成8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十堰市住建委副主任张丙申表示,这些污水处理厂的人员经费、运行费用、设备维修资金按现在的政策全部由水源地承担,保护了北方用水,当地却要背上一个沉重包袱。
  此外,河北怀来县环保局副局长刘万利也称,用水的不保护,保护的不用水,调水工程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官厅水库的教训还会在其他地方上演。
  二是水源地的发展与保护困局。在保护水质的要求下,调水水源地环保部门“一票否决”拒批有污染风险的企业成为工作常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十堰市,据当地统计,近几年来已拒批160个有污染风险的拟建项目。
  作为官厅水库水源地的怀来县同样如此。据当地环保部门介绍,近几年每年拒批的招商引资项目都在一二十家。环保局副局长刘万利说:“大家辛辛苦苦引进企业,结果被我们否了,为这个已经得罪不少人。现在守着官厅水库,很多企业都进不来,地方牺牲很大。”
  为了向京津地区调水,在河北张家口、承德已出现了环京津贫困带。不少基层官员认为,水源地一般都是贫困的山区,现在的调水现状就像是为了保发达地区“过好日子”,而让贫困地区“守苦日子”。
  三是受影响区与受益区的利益困局。今年南水北调中线向北方通水后,汉江的水将有95亿方改道流向北方,这就意味着丹江口水库下游一年将减少95亿方的径流量。湖北省襄阳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李国栋说,经过专家的测算,中线工程通水后穿过襄阳市的汉江平均水位将下降0.41米,这将造成当地水环境容量的急剧下降,给地方发展和生态建设带来巨大压力。
  河北省水利专家魏智敏称,受引滦入津的调水影响,滦河下游河道水位下降1米,多年来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明显抬高,荒漠化加剧。如果不消除这种不利影响,随着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增强,调水工程将可能面临巨大的社会抵制风险。
亟待出台生态补偿法
  目前我国关于生态补偿的相关规定散见于一些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不仅没有一部生态补偿的基本法律或行政法规,而且现有的相关条文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性。
  不少专家认为,调水工程实质是资源和利益的重新分配,要破解这些困局,就必须协调各方利益并调动各方积极性,所以建议尽快出台生态补偿相关法律。
  当前由于生态补偿无法可依,一些调水工程的水质保护陷入困境。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曹大正说,潘家口、大黑汀水库虽然是引滦入津的水源地,但运行近30年来却迟迟没有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据了解,这个尴尬局面的背后,是河北和天津两地的利益博弈。河北省水利专家魏智敏1998年就开始呼吁建立京津冀水资源补偿机制,但至今有关部门没有实质性动作。他说,天津方面认为引滦入津工程是国家工程,他们不应该补偿;既然不补偿,河北当然也就没有积极性划定水源保护区。
  据了解,目前我国关于生态补偿的相关规定散见于一些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不仅没有一部生态补偿的基本法律或行政法规,而且现有的相关条文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性。湖北省丹江口市环保局副局长魏庆九表示,今年2月刚颁布施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实行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但谁也不知道谁来补、补多少。
  专家建议,在当前国家开始大力建立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应该尽快启动生态补偿的立法,通过法律对生态补偿的原则、基本制度、补偿主体和对象、补偿标准和资金来源等作出总体性规定,促进受益区与受影响区的公平发展,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参考《2010-2015年中国水库管理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