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光伏产业价格回升 落后产能隐然抬头

      导读:光伏产业价格回升 落后产能隐然抬头,同样是70美分/瓦的售价,二季度时就处于亏损状态。一方面光伏行业通过技术进步与管理精细化,一直在降成本。另一方面,行业内生存状况较好的企业,一直在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资金成本也在下降中。  

    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回升,整个光伏产业在经历了两年多的亏损之后于去年年中迎来扭亏为盈的平衡点。然而,我国光伏行业远未走出困境,不仅面临着兼并重组迟滞、品质竞争乏力等障碍,更有一些地方政府盲目乐观,再现越位干预,以致出现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的苗头。

 价格回升企稳兼并重组远未完成

      近期,记者在江苏、江西、河北等地走访多家光伏企业了解到,2013年初以来,作为终端产品的光伏组件价格出现小幅回升,最终稳定在约70美分/瓦。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就行业先进水平的光伏组件生产成本算了一笔账:硅料11美分/+硅片制造11美分/+电池片制造13美分/+组件制造15美分/=50美分/瓦“这只是生产成本,全成本还要增加设备折旧、资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因素。光伏组件的销售价格达到65美分以上,就可以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成本”。

      2013下半年开始,公司的毛利润能达到约10%,净利润约7%。同样是70美分/瓦的售价,二季度时就处于亏损状态。一方面光伏行业通过技术进步与管理精细化,一直在降成本。另一方面,行业内生存状况较好的企业,一直在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资金成本也在下降中。”中电光伏董事长陆廷秀介绍。

       “从上市公司来看,国内A26家光伏企业201380%以上的企业已经扭亏为盈。”王世江介绍,“今年光伏产业的盈利能力会有所增强,但基础仍然薄弱。这是因为光伏行业兼并重组远未完成,产能过剩还没有根本性改观。”

       常州天合公司董事长高纪凡介绍,2012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达到65吉瓦的历史最高峰,其中我国就拥有40吉瓦。与此相对的是,2012年,全球市场的组件需求量仅为31吉瓦,2013年达到约36吉瓦。“今年光伏产品的需求仍有所增长,但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产能过剩之下,部分中小企业陷于停产,但机器设备都在厂房里,没有彻底退出。去年下半年组件市场价格回升到70美分/瓦后,部分中小企业再次复工,行业的小、散、乱现象正在抬头。

      “前几年的光伏投资热潮中,不少光伏企业都是当地政府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绩工程,地方政府在行业性损亏中越位干预,提供种种保护措施,让企业成为‘停产而不破产’的‘僵尸企业’。”王世江说,“这种做法严重干扰到市场规律发力,行业兼并重组步伐迟滞。‘优不胜劣不汰’怪象已造成我国的光伏产业的领先优势被发达国家越追越近。”王世江说。

 出口欧盟受阻品质竞争有心无力

       根据我国与欧盟之间关于光伏产品的价格承诺谈判,201386日起,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欧盟市场设定的价格底线为56欧分/(约合76美分/),同时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吉瓦,有效期到2015年年底。该价格底线按行业性成本下降可适时调整。

        记者从中电光伏、常州天合、晶科能源、河北英利等多家光伏龙头企业了解到,价格承诺执行以来,我国商务部与欧委会反复谈判争取来的出口配额,却因企业产品的品质竞争力不足,而白白浪费。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粗略估算,实行价格承诺后,我国光伏产品对欧盟的出货量同比下降70%以上,这意味着出口配额的利用率不足30%。“设定价格底线后,我国光伏组件在欧盟市场的‘低价’优势彻底丧失,产品的品质成为竞争力决定因素。”王世江说。

       中电光伏市场部经理钟章伟介绍,价格承诺之前,中国大陆的光伏产品长期占据着欧盟约70%的光伏市场份额,其余份额被台湾、韩国、日本及欧盟自身的企业瓜分。日本与欧盟的光伏产品以高档光伏组件为主,而韩国、台湾与大陆的产品都属于中低档。去年8月以来,原属于大陆的市场份额主要被韩国与台湾的产品抢占。

       “总体而言,我国中低档产品的质量不如台湾与韩国,高档产品性能不如日本与欧盟,在欧盟市场的占有率已不足30%。”王世江说,“全球十大光伏企业中,我国虽然曾长期占据了8个席位,但在欧盟市场被广泛认可进入高端品牌的只有无锡尚德。去年无锡尚德破产重整后,我国光伏行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更显严峻。”

       据了解,SUNPOWER、日本夏普等全球光伏行业以技术领先著称的公司,其高效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率已达到22%,而我国还停留在两三年前的约20%

       高纪凡介绍,我国光伏行业多年来走了一条低价竞争的发展道路,对产品品质与品牌影响力重视不足。“对欧盟价格承诺后,原有的缺陷被突显出来。中国光伏产业是否良性发展,不仅要看全球的市场份额,更要注重在欧盟、日本等光伏高端市场的占有率。”

       采访中,中电光伏、常州天合等光伏龙头企业都坦言,我国光伏行业兼并重组的迟滞造成优势企业难以胜出,长期在盈亏平衡点附近挣扎,导致产品升级“少钱可用”的困境。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走高品质道路还面临着市场端的短板。“高性能光伏产品面市之初往往性价比不高,具备市场竞争力需要市场与时间的培育。在市场端,日本、美国市场对性价比的敏感度较低,而我国一直是低价竞标。”

 政府频频越位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随着光伏产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扭亏为盈,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政府蠢蠢欲动,动用行政手段为光伏落后产能的死灰复燃推波助澜。

       记者在江苏一地级市了解到,2013年下半年以来,该市为了助力当地光伏企业复苏,向市光伏产业协会拨付财政资金,再由产业协会出面,对在市域内完成配套产品采购的企业进行奖励。

       王世江介绍,在作为光伏原料的多晶硅领域,我国43家投产企业去年仅9家企业维持生产,但这些停产一年多的34家企业中却仅两三家破产。近期,记者在青海、四川、江西了解到,产业出现回暖迹象后,这些“停产而不破产”的企业正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复工准备。

       黄河水电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在西宁经济开发区的多晶硅项目有两条1250吨的生产线。因单线规模过小,生产能耗居高难下。据了解,每吨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为17万元,产品全部由同属黄河水电公司旗下的光伏电池片企业按每吨25万元,进行内部采购。

       记者了解到,当前多晶硅的市场价格仅为每吨15万元。黄河水电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的多晶硅项目显然已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本该被市场淘汰的多晶硅项目,不仅作为国有企业的黄河水电公司不惜代价“托底”,项目所在地的青海省政府更协调银行放贷,希望借光伏行业性扭亏的时机,进一步扩大产能。

       一位业人士介绍,为促使停产多时的“僵尸企业”复工,去年下半年以来,在金融部门对光伏产业普遍收紧银行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以政府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再转手将资金输送给光伏企业。这样的做法使国家以金融手段促进光伏产业兼并重组的效果大打折扣。

       “去年上半年,有一家停产多时的中型光伏电池片企业找到我们,想把设备低价出售。可下半年组件介格回升后,这家企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资金扶持,一边欠着银行的贷款,一边又开始恢复生产。”陆廷秀介绍。

      “我国光伏行业亟须深度调整,消除落后产能。但现实是光伏行业稍有些好转,地方政府从局部合理利益出发,调动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养落后产能。”王世江认为,“没有‘企业破产去产能’这条腿,仅靠‘市场需求增加’的单脚跳,光伏行业的供需平衡会被延迟三四年。更可怕的是,到时行业秩序仍是一片混乱。”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我国的光伏行业要加强自律,坚持按市场变化决策,避免为地方政府的盲目乐观情绪鼓动而冒进。另一方面,银行受地方政府左右的非市场化信贷情况短期恐难于改变,加之国企在光伏产业中的非市场化经营,一两年内光伏行业恐难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行业分析报告《中国光伏发电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2014-2018)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