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多晶硅行业进入拐点即将洗牌

       导读:多晶硅行业进入拐点即将洗牌。像南玻现在的成本还是挺高的,而且之前减计了成本也没太大降下来,未来挺难的。

     多晶硅行业的拐点来得比业界预计的还要早。

       随着11月份国内多数光伏企业的三季报发布,中国的多晶硅行业反转趋势已经愈加明显。其中,保利协鑫当季售出多晶硅约4018万公吨,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511.6%;大全新能源(NYSE:DQ)当季净营收额同比增长40%,至2960万美元;特变电工也在季报中预计,随着三季度末新线投产后,公司多晶硅生产成本将降至15美元/公斤,而多晶硅价格已涨至18美元/公斤以上,预计公司多晶硅将按预期实现扭亏。

       “供需平衡已逐步恢复”

       多晶硅作为原料,位于光伏产业的最上游,其下游是硅片、电池片、组件。

       事实上,随着中国对美国、韩国产多晶硅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初裁出台,以及国内光伏下游行业的回暖,整个多晶硅行业的供需平衡已经逐步恢复。而对于目前还能继续开工的多晶硅企业而言,其最大的利好来自于同行:多晶硅行业可能是整个光伏上下游产业链中,洗牌最为充分的。

       有光伏人士对早报记者表示,“现在多晶硅的供给偏紧。因为很多企业都被洗牌洗掉了,等于说现在虽然有名义上的产能,但实际上已经提供不出产量。现在的需求还比较不错,中国、日本等都挺好的。多晶硅料的价格最近有点小涨,从原来18美元/公斤涨到19美元/公斤,2014年预计会到22美元/公斤。”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提供的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宣布复产的多晶硅企业一共有10家,其中包括中硅高科、南玻A、陕西天宏等规模企业。而特变电工、四川瑞能、昆明冶研等企业的开工率都已近半,亚洲硅业等企业则已实现满产。

       据统计,2013年第三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为2.1万吨,比上一季度产量增长14.3%,其中江苏中能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3%。另外,三季度进口多晶硅量约为1.8万吨,也就是说总供应量达到3.9万吨。而三季度晶硅电池片的产量约为6.5万吨,约消耗多晶硅3.9万吨。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三季度多晶硅供需基本平衡。

       不过,真正具备竞争力的多晶硅企业远少于10家。民生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黄彤对早报记者表示,“现在多晶硅行业已经整合得差不多了,国内估计只有保利协鑫、特变电工、大全新能源最后能活下来。像南玻现在的成本还是挺高的,而且之前减计了成本也没太大降下来,未来挺难的。”另据光伏人士表示,四川瑞能虽然此前一期成本较高,但二期由于使用新技术,成本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各有生存之道

       中国的多晶硅行业大洗牌的背后,是此前的大干快上,遍地开花。而引导企业纷纷投入多晶硅的,则是过山车般的市场行情,其中关键的一年是2007年,受到当时下游光伏企业产能扩张的拉动,多晶硅价格一度从每公斤几十美元一路飙涨到400多美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时的基本商业逻辑便是“拥硅为王”,谁能取得多晶硅料,谁便能在组件供不应求的市场上取得先机。受此刺激,此后一两年间,开工建设的多晶硅企业多达三四十家。

       不料风云突变,2008年还未结束,受下游光伏企业不景气影响,多晶硅料又重新跌回每公斤四五十美元的水平。当时跟风的众多多晶硅企业由于缺乏成本竞争力,大部分在随后的几年便宣告退出。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2012年的英利绿色能源(NYSE:YGE)。当年3月,其宣布已减值多晶硅生产公司“六九硅业”近23亿元。英利表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六九硅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可能低于原先预期的水平。如果生产成本不具备优势,则继续生产只能导致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

       不过事实证明,英利当时减值的举动也属明智。有光伏人士分析称,“企业没有必要垂直一体化,理论上来说是专业化比较好一点。”减值从短期看属于利空,但是从中长期看未必是坏事。

       英利2013年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得益于组件售价的回升,以及卸掉包袱后的成本下降,公司营收增长近68%,至5.96亿美元,当季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1.62亿美元,降至3850万美元。

       目前,国内的多晶硅企业要生存下来必须有其核心竞争力,被市场所看好的大全、特变电工、保利协鑫各有所长。

       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抓住的是低电价,对于多晶硅这样的高能耗产业而言,用电成本占据了总成本的30%~50%,因此寻找低电价地区,便成了多晶硅产业突围的关键。这两家企业都把目光转向了西部,在新疆建设了多晶硅生产线。一位光伏业内人士预计,在低电价情况下,“特变电工的成本是12美元/公斤,大全新能源是14美元/公斤。”

       保利协鑫作为中国多晶硅企业的龙头,虽然在电价上不占便宜,但拥有规模优势,产能达到了6.5万吨/年,同时技术成熟,目前的多晶硅生产成本约为17美元/公斤。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12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进口煤炭5498.2万吨,较上月增加873.4万吨,环比增长18.89%,同比增长26.38%,创下历年来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及褐煤49034.9万吨,同比增长14.8%,进口均价688.4元/吨,同比下跌12.5%。较2023年,我国进口煤

2024年12月14日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12月12日晚,从事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国轩高科(002074)公布两个海外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投资建设公告,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25.14亿欧元,约等于人民币191.47亿元。

2024年12月14日
2024年1-11月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已注册545家

2024年1-11月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已注册545家

企业注册来看,2014年至2021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2023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共注册670家,同比增加11.7%;截至12月5日,2024年我国已注册545家氢能相关企业。

2024年12月09日
新材料行业:上海市发布发展方案 到2027年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

新材料行业:上海市发布发展方案 到2027年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

11月15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四部门对外公布的《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2024年11月22日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来袭!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产能建设能力再上新台阶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来袭!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产能建设能力再上新台阶

“固态电池与传统电池相比,安全性更高,更加环保,能量密度将大大提升。”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介绍,即将量产的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280wh/kg,2025年推出的第二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400wh/kg,2027年推出第三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500wh/kg全固态

2024年11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