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供过于求 光伏等新兴行业产能过剩危机是否又将重演

国报告网讯: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产品价格下跌,盈利能力下滑,行业供给大大超过市场需求,这一系列曾经发生在钢铁、电解铝、汽车、煤化工、铜冶炼、平板玻璃、造船、水泥等传统行业中的产能过剩顽疾,如今又一次在光伏、风电设备、电动车电池、LED等新兴行业中重演。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欧洲削减新能源补贴或许能够解释世界市场总供给的萎缩和部分欧美企业的破产,但是不能完全解释大量中国光伏企业缘何“未老先衰”,走进债务违约和企业破产的险境。

       2012年,世界光伏的总产能为60GW,其中来自中国的产能就达到了40GW,但是同期世界市场总需求仅为30GW。产能过剩不但将中国光伏企业推向破产边缘,而且让世界光伏同行都感受到了严冬的凛冽寒风。

       光伏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是新问题,也是老话题。说它是个老话题是因为光伏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与钢铁、水泥、有色、汽车等传统行业是类似的;是个新问题,是因为这次产能过剩出现在了技术还在日新月异变化中的新兴行业。

       产能过剩问题之所以会在中国多个行业中屡屡出现,是因为中国存在滋生这一问题的温床。政府往往会从扩大就业,增加地方GDP等因素出发,对某些处在产业发展上升期的行业给予特殊关注。从2004年光伏企业出现盈利率上升,大规模上市之际,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开始热情高涨地为扩张企业产能提供种种便利。财政补贴、政府担保、减税、批地、免地租等等一系列曾将一些传统行业“催肥”的措施被用在了光伏企业身上。一个个“全国最大”乃至“世界最大”的生产企业被政府培育出来推向市场。如果不给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情降降温,不限制政府在竞争市场的干预活动。资金、土地等重要资源的市场价格还会被持续扭曲,光伏也不会是中国最后一个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

       然而政府的扶持也只是为光伏企业出现产能过剩提供了外因。光伏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如果不去积极“造势”,就不能贷到款,也上不了市。“造势”就意味着扩张。在产品利润率较高,市场仍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光伏企业往往追求迅速做大。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拉拢更多的客户群体也就意味着企业成功。一个快速发展,毛利润率可以高达30%的新兴行业自然吸引了银行的注意。在流动性扩张背景下,银行竞相为自己认为会在未来成为“业界第一”的光伏企业提供贷款,而光伏企业只需向银行证明自己是大企业,有大项目,或者能说服银行相信自己即将成为该行业的霸主即可轻松获得资金。

       光伏等新兴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可能会造成比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更大的危害。在新兴行业,技术或市场的瞬间变化就会对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例如,Solyndra公司曾经是美国太阳能界的翘楚,美国政府曾向其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担保。该公司为避免采用当时昂贵的多晶硅原料而采用了圆柱形蓄电池,被一度认为是明智之举。然而多晶硅价格意外出现了快速下跌,迅速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太阳能板让这家明星企业无奈申请破产。因此,在既定技术条件和市场发育阶段对新兴行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新兴行业的发展关键依靠技术创新,但是当出现利润率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企业往往已经积重难返,无力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即便市场复苏,需求量上升,顾忌过去的巨额固定资产投入和负债,企业也无心进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在技术和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可以在经济周期的上行区间得到缓解,但是对于光伏这样的新兴行业来说,即便出现市场转机,产能过剩得到缓解,企业也将会面临技术上的进一步落后。

       和其他产业一样,中国光伏行业在做“大”的同时却没能做“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光伏的优势仍然是在大规模的生产和组装环节,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领域依然落后于美国同行。中国仅在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生产方面处于绝对优势,而美国的优势在科技含量更高的制造多晶硅及晶圆片的太阳能资本性设备。2011年,仅资本性设备出口一项,美国就从中国赚取了22亿美元。同年,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的光伏组件及相关服务价值超过37亿美元,而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额仅28亿美元。可见纵然产能巨大,但是技不如人,仍然会受制于人。

       在中国光伏行业咬紧牙关,在政府的“大输血”中挺过严冬之后,中美光伏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势必会进一步拉大。中国光伏产业的“自救”应当一方面基于国内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依靠技术创新,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摆脱在国际上受制于人的境地。政府应当将光伏产业领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因为,光伏行业当前的危局告诉我们,政府纵然可以帮助企业做大规模,但是市场才是决定企业和产品成败的最终力量。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12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进口煤炭5498.2万吨,较上月增加873.4万吨,环比增长18.89%,同比增长26.38%,创下历年来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及褐煤49034.9万吨,同比增长14.8%,进口均价688.4元/吨,同比下跌12.5%。较2023年,我国进口煤

2024年12月14日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12月12日晚,从事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国轩高科(002074)公布两个海外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投资建设公告,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25.14亿欧元,约等于人民币191.47亿元。

2024年12月14日
2024年1-11月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已注册545家

2024年1-11月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已注册545家

企业注册来看,2014年至2021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2023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共注册670家,同比增加11.7%;截至12月5日,2024年我国已注册545家氢能相关企业。

2024年12月09日
新材料行业:上海市发布发展方案 到2027年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

新材料行业:上海市发布发展方案 到2027年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

11月15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四部门对外公布的《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2024年11月22日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来袭!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产能建设能力再上新台阶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来袭!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产能建设能力再上新台阶

“固态电池与传统电池相比,安全性更高,更加环保,能量密度将大大提升。”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介绍,即将量产的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280wh/kg,2025年推出的第二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400wh/kg,2027年推出第三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500wh/kg全固态

2024年11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