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德国生物瓦斯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现已建立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国报告网讯: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生物瓦斯全球市场受到全球各国政府的支持政策支持,为了确保稳定的能源供给,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投入生物气体及其相关技术的资金。为了确保能源以及环境的担忧增加,全球大部分的国家将强化生物瓦斯及其相关技术的支持体制。因此,生物瓦斯全球市场今后几年将维持成长气势。沼气发电市场从2001年开始到2011年之间达到值得关注的成长。累积发电设备容量从2001年的2388兆瓦特(MW),2011年增加到8377MW,其年平均成长率(年复合成长率)达到13.4%。累积发电设备容量今后,在该调查报告的市场预测期间内将以年复合成长率7.2%稳定成长,累积发电设备容量到2020年为止将达到22040MW。
       德国生物瓦斯位于全球市场首位,2011年的生产量的市场占有率为28.1%。接著则是美国和英国,生产量市场占有率分别是17.9%和15.5%。下图显示2011年的生物瓦斯全球市场的主要各国的生产量市场占有率。
       德国自豪是全球最大的沼气发电量,占据2011年的全球沼气发电设备容量的25%以上。德国沼气发电量占2011年的德国整体再生能源发电量的3.7%。德国从2001年开始到2011年之间设置约2247MW的发电设备。这么多发电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沼气发电业者以买进价格制度的形式受到德国政府给予的强力政策支持。德国政府透过农业的沼气生产厂房开发、经营支持,在德国的生物瓦斯电力市场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使用沼气发电的能源用谷物生产的政策支持也有利德国的生物瓦斯市场成长。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中国氢能产业领跑全球 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氢能产业领跑全球 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与消费规模突破3650万吨,稳居全球首位,标志着中国在氢能领域的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5年04月30日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4月17日,中国水利部副部长陈敏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9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实现稳中有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年04月19日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容量达585吉瓦,同比增长15.1%,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总量的92.5%,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增量约六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2025年04月14日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