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报告网讯: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一旦日俄在现有油气合作基础上取得进展与突破,必然给中国带来某种程度的竞争和压力,这其实也是俄罗斯人所希望看到的。利用亚太地区国家激烈的能源竞争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一直是俄罗斯在亚太的能源对外合作策略,坚持这一基本出发点可以确保俄罗斯在和中日韩三国的能源对外合作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2003年以来,日本为了确保自己与中国在争取俄罗斯对外石油合作竞争中取得主动,对俄一直开展 “金钱外交”,屡屡向俄罗斯开出优惠的能源合作条件,当初中俄商定的“安大线”被日本搅局和影响就是例子。此次日本政府访俄可以视为日本政府对俄金钱外交的延续。从现实因素看,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无法摆脱来自日本的影响。
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俄罗斯天然气协会主席瓦列里-亚泽夫曾公开表示,2010年到2030年,俄罗斯有能力每年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1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4550亿立方米用于出口, 20%出口到亚太地区。按照这一比例计算,即使俄罗斯天然气产量达到1万亿立方米,出口量达到4500亿立方米,出口到亚太的天然气最多也就900亿立方米。
对中日两国而言,获取天然气的渠道均已实现多元化,亚太地区LNG生产国多数与中日两国有贸易往来。尽管如此,面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时,中日两国没有理由不重视,仅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一项因素就足以对中日产生吸引力。与此同时,俄罗斯虽然有扩大亚太市场的意向,但其主要市场依然在欧洲。俄罗斯对亚太地区的天然气供应不可能没有限制,按照前述说法,最多可能也就900亿立方米,有其稀缺性。
3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俄国,中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协议,包括俄罗斯向中国增供原油,修建东线天然气管道,2018年开始通过管线每年向中国提供380亿立方米天然气,最终供气量达每年600亿立方米的内容。协议若能得到落实,将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我们应意识到,如果俄罗斯对中国供气达到600亿立方米,那么对日本就仅有300亿立方米的出口量,同时还要面临韩国的竞争。为此,日本有可能围绕气源与中韩暗中较劲,这是竞争的现实基础。
在石油方面,根据2009年中俄签订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目前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年原油,约占中国年度原油进口总量的8%。按照新的协议2013年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向中国增加约80万吨石油供应,未来年度石油供应额将达4500万~ 5000万吨。按照5亿~ 6亿吨的未来石油消费量计算,这个进口量将占到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10%。
2012年,俄罗斯通向亚太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纳霍德卡是连接东西伯利亚和太平洋的全长约4800公里太平洋管道的东部终点,科兹米诺港为该管道的原油出口专用港。2010年初,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生产原油已从科兹米诺港首次小批量出口至日本。日本目前90%原油来自中东,若能继沙哈林生产原油以后从俄罗斯远东地区获得稳定的东西伯利亚原油供应,那将有助于实现日本国内供应源多样化并降低运输成本。日本不会放弃利用太平洋管线全面开通为日本争取进口俄罗斯石油的机会。
中俄管线的建成意味着中国在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中已经取得先机。当然“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线的建成在某种程度上是俄罗斯的一个折中方案,是俄罗斯出于兼顾中日双方利益需要的战略决策。安大线、安纳线以及泰纳线均可视为其原型,该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是俄罗斯向日本妥协的产物。既然已经争取到了俄罗斯的支持,到了今天的地步,那么面对中俄能源合作协议的出台,日本从其自身需要出发,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而是要有所作为。
在谋求获得俄罗斯能源方面,日本与中国的竞争具有长期性。中日两国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供应渠道、能源战略取向方面有很多相同点。两国均为全球经济大国且同处于东亚,能源结构的相似性和地理位置的毗邻使得双方利益重叠。两国都将扩大从俄罗斯等地区的石油进口作为本国石油来源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形成了中日之间的任何一方只要在俄罗斯石油出口竞争中获胜,对于另一方的石油进口保障都将形成威胁。特别是在能源短缺现象出现时,某个石油消费国的充足供应必然是以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