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消息指出,我国科技部对光伏企业的调研活动分两路进行,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调研人士透露,最终结果将以报告的方式在6月份递交给国务院。此次调研设计到我国光伏产业的各个环节,可以说是完整的行业情况分析。
消息指出,我国科技部对光伏企业的调研活动分两路进行,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调研人士透露,最终结果将以报告的方式在6月份递交给国务院。此次调研设计到我国光伏产业的各个环节,可以说是完整的行业情况分析。
有关人士指出,科技部早在年初就确定了将光伏产业列为2013年重大专题调研的计划。
调研真正启动是在4月初。此前,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组织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电工所等业内专家召开了一次光伏产业重大专题调研研讨会,根据调研内容拟定了主要调研任务、方式、对象、时间安排以及人员分工等有关具体事宜。“调研对象主要是选取了江苏和青海,两个地区作为南北两条线分别进行调研,一个代表东部地区,一个代表西部地区,而且江苏主要是生产基地,青海是国内最大的大型光伏电站基地。”该人士表示,4月底,两条线的调研都已经完成,科技部将根据此次调研的情况形成最终报告。
其中,青海调研支线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了解青海光伏产业的现状,其中包括设备制造业、发电企业和其他太阳能发电技术及配套产业的生存现状;另一个是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电价、设备质量、乱收费、国家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以及缺乏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支持等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内大型光伏企业破产倒闭的影响,银行对光伏行业的贷款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企业普遍受到资金和产品销量的巨大压力,一些新进入的企业还来不及投产,就被迫关停。
上述人士称,处境稍好的企业,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管理水平高、生产效率高、成本控制较好的企业,在不考虑设备折旧的情况下,勉强保持现金流不断裂,能够维持生产,但开工率不足80%,没有利润,就是这样的企业目前也是凤毛麟角。
另一个是大型发电企业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产品主要在集团公司内部消化,价格能够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销售渠道没有顾虑,但通常这类企业的产品产量较小,不能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此次调研中的青海省,企业谈得最多的是并网问题,调研地区的大型光伏电站目前普遍受电网限电的困扰,赢利能力不足,多数电站年发电小时数仅为1500左右。 有些电站被"弃光限电"的比例已经达到40%以上,拟建中的项目则被明确告知将会限制出力,电网方面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输电通道问题。
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青海省能源局协调处于同一区域的发电企业联合集资建设升压站和汇集站,建成后再被电网收购。
除了现状窘迫外,调研还涉及到了诸多产业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电价、设备质量、乱收费、国家补贴等方面。企业普遍对正在讨论中的光伏分区电价政策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认为电价对于一类太阳能资源区而言递减得过快,企业可能会从一类区域退出转向二类资源区。不少企业认为,按0.7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企业将没有任何利润可言,降低电价只能倒逼制造业降价,许多民企称将退出光伏行业,这将给行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以某企业三期项目为例,一期工程造价为18.6元/瓦,到三期时下降到11.5元/瓦,设备企业几无利润,如果按0.75元的电价水平,发电企业的内部收益率也会降低到5%以下,整个行业都将难以为继。
设备质量方面,调研发现,除了企业诚信问题、制造工艺水平低、价格恶性竞争的结果,电价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受价格影响,光伏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尤其是光伏组件,有贴牌的现象。
此外,国网下属单位代为发电企业进行光功率预测,并收取年费,相邻两家电站,光功率即使没有差异,也要分别缴纳年费,发电企业只能被动接受,而且与并网相关的设备只能从国网旗下公司购买,不仅如此,逆变器存在重复检测的问题,每个型号收取80万元的检测费用,同一型号用在不同项目上,要重新检测,企业对此意见很大。
另一方面,光伏产业的问题还来自补贴和资金支持。银行本来看好的项目,因无法预测何时能拿到国家的电价补贴而提高风险评级,延缓放款,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程度。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