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 从国内环境看,一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能源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与之相应的是,我国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煤炭占化石能源资源储量的94%;煤炭开发利用技术较为成熟,开发利用成本相对低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足10%,大规模发展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煤炭主体能源地位还难以改变,煤炭消费总量仍将延续增长态势。
“十二五”时期,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各种困难和挑战更加严重。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世界煤炭开发利用技术不断进步,为煤炭工业集约化、多元化、洁净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要煤炭资源大国为促进经济发展,主动扩大国际合作,为我国煤炭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碳减排呼声越来越高,围绕气候变化的国家间谈判更加激烈。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也是高碳能源,控制碳排放对煤炭的生产和利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从国内环境看,一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能源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与之相应的是,我国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煤炭占化石能源资源储量的94%;煤炭开发利用技术较为成熟,开发利用成本相对低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足10%,大规模发展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煤炭主体能源地位还难以改变,煤炭消费总量仍将延续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紧出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实行强度和总量双控制”。经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已经形成。随着工作方案的颁布和落实,煤炭需求增速将逐步放缓,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逐步下降。
从煤炭行业自身发展看,一些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资源支撑难以为继。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总量很大,但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焦煤、无烟煤等稀缺煤种资源储量尤其匮乏。资源勘探程度低,储采比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资源回采率低,部分大矿采肥丢瘦、小矿乱采滥挖,资源开发方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二是开发布局矛盾加剧。东部资源日渐枯竭,中部资源开发潜力变小,煤炭开发加速向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转移。预计到“十二五”末,晋陕蒙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54%提高到近60%。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将由煤炭调出省转为调入省,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压力增大。煤炭长距离运输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的是在冬夏季用煤高峰期和遇有极端恶劣天气时段,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难度和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是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煤炭领域很多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亟待突破和创新,煤炭技术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及可靠性程度低,采掘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远低于先进产煤国家。产学研融合程度较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煤炭生产建设快速增长受到制约。小煤矿数量仍占全国煤矿总数的80%以上,绝大多数装备水平差、管理能力弱、职工素质低、作业环境差。
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大中型矿井平均开采深度接近500米,且以年均约20米的已占30%。超过千米的深井达30处。随着采深增加,煤炭开采条件更为复杂,高瓦斯矿井每年增加4%,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增加3%;占1/3产能的煤矿亟需安全改造,占1/3产能的煤矿需要逐步淘汰。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般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依然突出。去年11月10日,云南省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突出事故,造成35人死亡,煤矿安全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
五是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煤炭开采引发水资源破坏、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地表沉陷等问题,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煤炭生产完全成本制度尚未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投入不足,一些矿区“旧账未还、又欠新账”,给将来发展埋下隐患。资源枯竭矿区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转型发展负担沉重。
六是行业管理不到位。行业管理职能分散、重叠,行政成本大、效率低。大型整装煤田人为肢解,资源配置与矿区总体规划缺乏有效衔接。部分企业炒作矿业权,部分地区片面以就地转化为条件配置资源,资源获取成本升高,一些老的煤炭企业资源接续尤为困难。行业准入门槛低,一些不具备技术和管理实力的企业投资办矿,存在安全保障程度低等问题。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