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可能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内容提示:再说,任何可再生能源发电初期阶段,其成本都较高,随着效率进一步提高,成本会逐步下降。虽然目前光热发电的单位造价较高,但成本下降空间大,一旦光热发电产业步入正轨,且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后,建设成本将会达到合理程度。

         ——访科技部“高效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黄湘

 

        业内人士预言,“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可能呈现出类似风能在“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发展态势。更有专家表示,光热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继风电、光伏发电之后新能源领域的“第三个科技神话”。近日,科技部“高效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黄湘接受了记者采访,和我们一起探析这一有着美好前景的新能源领域。

 

        记者:太阳能光热发电被寄予很高的期待,其技术难点在哪里?

 

        黄湘:化石能源发电是一种可控的发电形式,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绝大多数是不可控或有条件可控的发电形式。这两年全国风电运行小时数不断下降,就是由于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大,超出了电网的接纳限度,不得不弃风造成的。将来太阳能发电规模扩大,这一情况也会出现;其次,太阳能的利用要解决连续发电问题,即晚上如何发电,太阳能热发电通过储热和延时利用,将白天的太阳能用于夜晚发电,这就是近10年国际上正在积极攻关的技术难题,国外在中小型机组上应用已经成功了。

 

        记者:这种技术对光热发电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黄湘:这种储热—延时发电的技术,在热电转换过程中是效率最高的发电形式,与电能—压缩空气转换、抽水蓄能等相比,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低的制造和运行成本,这一点决定了太阳能光热发电具有的研究价值。

 

        记者:那什么才是太阳能储能发电的最佳形式?

 

        黄湘:最佳的太阳能储能发电形式尚未被证实,现阶段大家正在探索和寻找。要解决储能和发电的最佳结合,研究重点要放到发电介质上,目前蓄热介质有蒸汽、导热油和熔融盐等,而储能采用蒸汽作为储热介质,使设备成本增加,技术上已证明是不经济的。全球各地的太阳能电站实验过各种形式,比如以蒸汽为介质的无蓄热发电,导热油为介质的无蓄热、少蓄热发电,熔融盐为介质的大容量蓄热发电。目前,国际上采用熔融盐蓄热的电站最高可连续24小时发电。

 

        记者:这是不是说明技术瓶颈已经突破了呢?

 

        黄湘:虽然这一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的熔融盐在常温下为固体,到达一定温度如200度左右成为液体,这就给电站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最佳的介质是在常温下就是液体,工作温度范围和常压下不发生气化,同时单位储热量要大,导热性能要好,流动性要好,这就对材料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我们需要找到液态熔点更低的熔融盐,国内学者已经研究出熔点接近100度的熔融盐。

 

        记者:发电成本是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太阳能热发电成本能否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黄湘:的确,光热发电的成本决定了其前途。光热发电产业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后,上网电价将有较大幅度下降,并逐步接近现行风电标杆电价。

 

        按照科技部的规划,2011年底将验收1兆瓦实验电站及研究基地。技术可行性得到证实之后,将逐步在2015年建设10兆瓦~100兆瓦示范电站;2020年建成荒漠地区100兆瓦~1000兆瓦商业实用电站;预计2020年后,光热发电开始规模化建设。

 

        记者:光热发电的成本优势在哪里?

 

        黄湘:任何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的成本都有其极限值,不同发电方式的极限值是不同的。风力发电的极限成本最低,光热发电站建设成本则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风能和太阳能的能流密度接近,但风力发电单位千瓦钢材耗量是常规火电站的1.5倍,而光热发电是8倍。因此,光热发电的极限成本肯定不可能低于风电。但是,如果考虑到光热发电的储热能力及负荷输出特性,其成本优势将会体现出来。

 

        再说,任何可再生能源发电初期阶段,其成本都较高,随着效率进一步提高,成本会逐步下降。虽然目前光热发电的单位造价较高,但成本下降空间大,一旦光热发电产业步入正轨,且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后,建设成本将会达到合理程度。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节水产业蓬勃发展 市场规模估算超7600亿元 “三地多区”集群格局形成

我国节水产业蓬勃发展 市场规模估算超7600亿元 “三地多区”集群格局形成

11月17日,从水利部获悉,我国节水产业当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节水相关产业市场规模估算超7600亿元,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11月18日
中国出台政策推动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到“十五五”末期建成一批清洁低碳矿区

中国出台政策推动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到“十五五”末期建成一批清洁低碳矿区

11月7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煤炭这一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引导煤炭行业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此举被视为中国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同时,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2025年11月10日
我国绿氢产业迈向世界前列 预计2030年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

我国绿氢产业迈向世界前列 预计2030年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

10月22日,在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张晓强指出,我国氢能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30年,绿氢产量有望达到300万吨,形成万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并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10月25日
国家能源局印发行动方案 全面部署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印发行动方案 全面部署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10月23日,据国家能源局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及《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等法律和政策文件精神,国家能源局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旨在系统性地构建并完善能源行业信用体系,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5年10月24日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2025年09月18日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