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定价将成钢企梦魇
上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公开场合表示:“钢厂出于自身生产的需要,可与矿山约定临时价格采购铁矿,但要遵守协会统一规定的条件。”对于这样的表态市场普遍认为,2010年铁矿石谈判有可能如同去年一样,钢厂自行依照当前市场规则解决铁矿石来源,铁矿石谈判最终无奈收场。
所谓铁矿石季度定价模式,即矿商与钢厂每季度签订一次价格协议,来确定当季的供货价格,协议价格以当时的现货市场价格为参考依据。季度定价模式的实行将推翻历史由来已久的长协价供货体制,令定价周期缩短,使得铁矿石价格与现货矿价靠拢,价格波动频率加大。
2010-2015年铁矿石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投机需求以及铁矿石供应其他非常规商市场手段的运用将一定程度上放大铁矿石的价格波动,使其被赋予更多金融属性。对于国内钢厂来讲,由于铁矿石的金融化,将使得价格波动脱离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不仅预测需求难度加大,更考验了钢厂的成本控制能力。
季度定价模式的最终阶段就是纯粹的指数定价,2008年5月,德意志银行推出铁矿石掉期交易。2009年5月,摩根士丹利、高盛和巴克莱三大投行联手推出了现金结算的铁矿石投机交易。目前,环球钢讯的TSI指数、金属导报的MBIO指数和普氏能源资讯的普氏指数三大铁矿石指数全都以中国需求为主要参考指标。
从当前铁矿石供给力量可以看出,以澳洲为代表的两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处于典型的寡头垄断地位。在金融危机前,市场平稳运行的情况下,铁矿商的指数定价意图难以实现,恰恰是金融危机使得各国央行步伐一致的宽松货币政策,拉开了大宗商品攀升的序幕。此举使得以巴西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资源输出型国家经济率先回暖,同时给予了指数定价难得的推广契机。在全球普遍预期中国未来对于铁矿石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的状况下,三大矿商更加不遗余力的推行指数定价模式。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除中国以外的印度、巴西以及俄罗斯均属于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而中国对于铁矿石资源依赖度超过50%。基于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定律,具有垄断定价权厂商提升定价频率等同于提升价格歧视程度,其垄断利润将随之提升。即在上涨阶段,矿商提高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在市场低迷阶段,供货商可以基于量价双方面的考量,倾向于降低垄断价格,提升销量,保持整条产业链上的利润最大化,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将明显倾向于矿石供给方。铁矿石的开采成本约为20美元,但目前售价已达190美元,矿商的利润可见一斑。价格的波动弹性对于矿商有很大调节余地。而对于我国钢铁厂商则相当不利,钢厂利润空间随时受到挤压,尤其是大钢厂以往倒卖铁矿石给中小矿商的盈利渠道将不复存在,大中小钢厂的原材料价格将站在同一起跑线,并将生产成本尽可能的向下游传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