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为消弭因削减电价回买补助(FIT)政策而引起的反对声浪,内阁于日前通过1亿欧元(约1.3亿美元)的太阳能产业研发经费。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德国总理内阁的这项决定,并无益于德国太阳能产业。
2010-2015年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太阳能网站PV-tech的撰文者MarkOscorne指出,尽管研发能减少太阳能生产成本,以利于跟大陆和台湾的业者竞争。然而这其中还是有许多问题。
首先,1亿欧元的研发经费,根本无法让德国巩固其在太阳能市场的领先地位。
中国大陆政府投入的研发经费,光是对大陆天合光电(TrinaSolar)和尚德(Suntech)2家公司,就已高达117.2亿美元。
尽管这些钱并不全用于研发,还包括其它相关计画,然而大陆太阳能企业也知道他们必须缩短与德国业者之间的差距。是以大陆业者也陆续由欧洲购入新一代的太阳能生产设备,以提升产出。
这意味著德国或任何欧洲国家的太阳能研发经费,必须在3~4年内创造其不同于亚洲竞争者的优势,并且这个优势还要大到足以应付亚洲业者的急起直追。然而,主要的大陆业者在达到安装量20亿瓦(2GWp)的目标和规模经济的效果后,便能快速减少生产成本。
支持德国太阳能制造商供应链的经费使用行为,应该要有显著的改变。更吸引人的研发税收抵免应该要先实行,而非拨拢更多的研发经费。
Oscorne指出,或许真正的问题是,如何让德国投入更多研发经费,也让制造活动留在德国。
以欧洲半导体产业为例,欧盟长期的研发经费投资并未让半导体制造活动留在欧洲。许多公司将许多生产线迁移至低成本地区,而成为无工厂,或工厂精简的公司。
当技术越来越先进,制造地也越来越需要研发经费。结果是来自欧盟的研发经费却直接用于亚洲公司,这些公司不仅得以制造先进产品、创造了工作机会,且他们的研发经费很少,因为大多间接来自欧盟的补助。
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生Q-Cells将德国生产线关闭,并在马来西亚建造更大、更先进的产线,以维持成本竞争力。
或许将成为德国1亿欧元研发经费的受益者之一,但何时德国政府和市民才能得到长期的回报,是Oscorne想要问的主要问题。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