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未来中国太阳能仪器仪表市场发展预测

    2008,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先有南方雪灾,中期又有汶川大地震,原材料价格飞涨,岁末更有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大地震”,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作用正愈演愈烈。面对种种不利的外部环境因素,作为太阳能仪表企业,能否认清形势,知难而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是一个严峻考验。

    中国太阳能仪表市场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太阳能热水器的快速发展带动太阳能仪表的需求剧增。

    太阳能仪表以人性化的功能设计和太阳能热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消费者使用更便捷更舒适。太阳能仪表随着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太阳能仪表产品质量的逐步提高,逐渐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太阳能仪表的配比率得到迅速的提高。太阳能仪表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2.生产企业众多,整体规模较小。生产设施和质量保证水平差别较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太阳能仪表生产企业近200家。但整体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企业仍处于手工作坊加工时代。

    3.产品标准有待建立,单纯价格竞争激烈,虚假和过渡承诺盛行,有序竞争没有形成。

    太阳能仪表产品的相关标准还没有最后建立,致使各企业产品标准无法统一,受单纯价格竞争影响,偷工减料和使用低质原材料情况时有发生。更有一部分企业没有长远发展意向,采取获利撤退的做法,在市场上采取虚假承诺或过渡承诺的做法,打出终生免费更换或永不收费的旗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4.新技术应用和创新意识增强,品牌效应凸显。

    在太阳能仪表产业,新技术应用和创新意识增强,一些领军企业通过新技术应用和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比华丽成功将触摸技术和三重防雷技术应用到太阳能仪表产品中,并利用建筑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开发的旗舰系列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基地欢迎。这种做法得到一些企业的效仿,带动了整个产业升级。

    5.企业升级与装备现代化是必有之路。

    只有通过企业升级与装备现代化,太阳能仪表产业才能获得发展。行业内一些企业开始通过企业升级与装备现代化来提升企业发展速度。比华丽通过品牌运作和15000平方米新基地的落成实现了企业升级和装备现代化的第一步,开启行业的先河。

    6.市场细分与产品细分渐趋明显。

    不同的地域及消费差异,采取不同的产品组合,实施产品细分和市场区隔,最终建立和打造自己的战略区域市场,是未来太阳能仪表企业抢占自己市场优势的一个先决条件。

    二、太阳能仪表企业健康发展的几点看法

    1.技术和产品创新仍然是主题和核心。

    至今,在经历多年快速发展后,太阳能仪表全行业已经开始慢慢进入了良性状态的增速放缓的盘整阶段,创新是惟一出路。

    创新大体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仪表主机,方向是朝精工制造的方面延伸、扩展,从而提升太阳能仪表的价值,扩大产品卖点;二是以传感器改进为特征的创新形式,它主要体现为对传感器的工艺结构的突破。

    毫无疑问,传感器是下一轮创新价值提升的关键,它与仪表主机绝不是主仆关系,而是互为依存的“战略合作伙伴”。失去传感器的创新,太阳能仪表的价值提升将失去重要依托。传感器从最初的七芯、四芯到最后的两芯,这些都是产品不断升级、企业壮大的源动力和创新典范。

    2.多元化发展仍然是红海中的蓝海,但也是羁绊发展的陷阱,谨慎进入。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仪表行业竞争形势的加剧,太阳能仪表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双重选择。在此背景下,一些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多元化发展进入了这些企业的视野中。企业实行多元战略后,风险不仅可以分散,形成互为依托的局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保持行业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对于尚不成熟的太阳能仪表行业究竟适不适合多元发展?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实现战略多元化?是不是真的能够达到学术理论上的效果?

    曾经无数残酷的实践表明它可能是个美丽的陷阱。

    3.人才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融合至关重要。

    不管是自己培养还是空降借用外脑,企业发展最大的无形资产应该是驾驭品牌和资产的人。

    太阳能仪表企业应该注重从内部培养自己的人才,不盲目引进人才。在用人方面,秉承实用实效的原则,选择那些最适合企业的,最易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人。

    不置可否,太阳能仪表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大多数仪表企业都是从手工作坊或者家族式的企业开始起步的,引进空降兵自然成为企业保持活力与生机的重要途径。注重外脑,要以企业获得快速稳定的发展为前提。

    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要相当注意企业团队成员间的相互融合。如果不加小心,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伤害:团队不稳,人才缺乏归属感、安全感,企业反而容易陷入“人才青黄不接”的危机。

    4.利润和销量、做大和做强的选择:做强势有利润的企业。

    随着近年来太阳能仪表业竞合速度的加快,太阳能仪表企业也开始面临着增长的瓶颈,但也似乎更多地陷入了发展的困惑。因此,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奔跑之后,现在是到了应该审视、反思的时候了。

    5.健康发展是硬道理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健康,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康,一个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健康,健康为发展提供保障。所以,作为太阳能产业中的所有企业都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样通过共同努力来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怎么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太阳能仪表企业,特别是一线品牌企业要先做强,确保利润,要先能生存再求快速发展,同时谋求企业的长远战略和品牌规划之路。比华丽公司15000平方米新成产基地的落成和60亩产业园区的规划。这种适度量力扩张的手法实与做强势有利润的企业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合。

    从区域品牌发展到强势品牌、从粗放式经营到精细化经营、打造细分市场的行业第一、从做销量到做品牌、做好战略规划将是太阳能仪表企业必修的几门课程,否则轰轰烈烈的发展局面很可能是昙花一现般的海市蜃楼,留下一段令人惋惜的凄楚故事。

    中国太阳能仪表企业不存在集体突围,抱团过冬。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太阳能仪表市场的格局不论怎样变化,它都改变不了强者生存的淘汰法则所演绎的天下大势。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容量达585吉瓦,同比增长15.1%,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总量的92.5%,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增量约六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2025年04月14日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2月3日,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以及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将分别于2月22日、2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

2025年02月08日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12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进口煤炭5498.2万吨,较上月增加873.4万吨,环比增长18.89%,同比增长26.38%,创下历年来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及褐煤49034.9万吨,同比增长14.8%,进口均价688.4元/吨,同比下跌12.5%。较2023年,我国进口煤

2024年1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