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钢铁工业用耐火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耐火材料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许多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耐火材料生产大国,耐火材料总产量居世界第一,基本满足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但我国耐火材料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一部分关键耐火材料产品仍需进口。
    炼铁用耐火材料
    高炉长寿水平及其系统技术与国外还有差距。大、中型高炉使用寿命一般8~12年,最高15年。国外高炉使用寿命较长,日本最长达到20年零6个月。在炉衬方面,我国微孔石墨砖,微孔铝碳化硅砖和微孔碳化硅砖刚刚起步生产和应用。在维护方面,湿式喷补技术、可塑喷补技术、优质压入料和优质炮泥的使用都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与熔融还原技术相关的耐火材料的研究开发,需要跟上熔融还原技术的发展。热风炉用的非结晶硅砖和零膨胀硅砖国内还是空白。炮泥和出铁沟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也不如国外。
    炼钢用耐火材料
    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后,我国转炉炉龄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溅渣护炉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溅渣料消耗高,影响复吹和钢水质量,延长了精炼时间,提高了炼钢成本等。需要思考能否研制出更优质的炉衬材料,从而减少或不用溅渣护炉技术。
    电炉炼钢方面,直流电弧炉底电极导电材料的使用寿命不高,而且还需进口。国外使用寿命达到13600炉次,我国仅3000余炉次。对于钢棒结构的底电极,国外寿命达到5000炉次,我国只有2000炉次。
    钢包和洁净钢用耐火材料
    我国的钢包吨钢耐火材料消耗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我国大型钢包使用寿命最高280次,吨钢耐火材料消耗为2.5 kg;而国外通过套浇和良好的维护技术,钢包使用寿命达到800次,吨钢耐火材料消耗为0.92 kg。
    耐火材料还不能完全满足洁净钢冶炼的需要,如钢包渣线还使用低碳砖,含碳材料使钢水增碳,而用含磷酸盐结合的材料时,又使钢水增磷,很多耐火材料使钢水增氧等。耐火材料炉衬对钢水严重污染,有待解决。
    连铸用耐火材料
    近终形连铸用的异型薄壁浸入式水口、陶瓷侧封板等,基本上是依靠进口,尚不能满足薄板坯、薄带连铸技术发展的需要。
    优质滑动水口,国外使用寿命达到8~12次,国内只有3~4次。
    用后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
    我国目前用后耐火材料约300万t,80%以上当成钢厂垃圾被废弃。既占用了土地,又对环境造成污染。国外对用后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非常重视,通过合作开发,从技术上解决了再利用问题,有的国家再利用率已达60%。
    耐火材料技术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通过科技攻关,我国耐火材料科学技术有了很大进步,解决了钢铁工业中引进新技术用耐火材料的国产化问题,但攻关所形成的技术大部分是跟踪型的,即沿着引进、剖析、消化吸收、改进创新的路子走,自己创新的原创型成果少。今后必须加强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立足我国耐火原料资源优势,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优质合成原料和高效制品,满足钢铁工业和其他高温工业发展的需要。
    努力降低消耗。目前,我国吨钢耐火材料单耗约为25~30kg,世界上技术发达国家有的已降至10kg以下,我国应争取降到15-20 kg。
    加快发展优质合成原料。形成完整的烧结、还原氮化烧结、电熔等合成原料工艺。改善镁白云石、白云石、石灰质原料的抗水化性,满足新型耐火材料的发展需要。
    开发具有更高导热性的超微孔炭砖、微孔铝碳化硅砖、微孔碳化硅砖,满足大型高炉发展的需要。推广应用湿式喷补技术、可塑喷补技术、优质压入料,优质炮泥、出铁沟浇注料及与高炉长寿相关的维护技术。
    加强模拟熔融还原条件下耐火材料的损毁机理研究,为合理选择和开发熔融还原炉用新型高效耐火材料提供依据。
    进一步提高镁碳砖的质量,提高溅渣护炉料的质量,研究溅渣护炉工艺,寻找出最经济合理的炉龄。
    研究适应不同冶炼条件(高温、真空、气体搅拌、电弧加热等)和不同品种钢冶炼用的耐火材料,研究开发高抗侵蚀的渣线材料,高抗热震的超低碳镁碳砖及镁钙锆材料,以适应洁净钢、纯净钢冶炼的需要。重点研究开发对钢液有脱磷、脱硫、吸收夹杂物作用的镁钙系耐火材料。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铸用长寿命功能耐火材料,使薄板坯连铸用浸入式水口、长水口和整体塞棒的使用寿命达到15 h以上。
    耐火材料对推动高温工业的节能降耗有重要意义。不定形耐火材料从生产到使用都具有节能的优点。工业发达国家不定形耐火材料使用量都达到50%以上,我国目前仅为20%~30%,应大力开发高性能、节能型不定形耐火材料,并在高温工业中推广应用。
    采取钢铁企业、耐火材料企业和研究单位合作方式,研究用后耐火材料的回收、资源化技术和再利用技术,生产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逐步使我国废弃耐火材料的再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2月3日,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以及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将分别于2月22日、2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

2025年02月08日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12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进口煤炭5498.2万吨,较上月增加873.4万吨,环比增长18.89%,同比增长26.38%,创下历年来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及褐煤49034.9万吨,同比增长14.8%,进口均价688.4元/吨,同比下跌12.5%。较2023年,我国进口煤

2024年12月14日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12月12日晚,从事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国轩高科(002074)公布两个海外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投资建设公告,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25.14亿欧元,约等于人民币191.47亿元。

2024年1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