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小煤矿整治再次风生水起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整治小煤矿再次风生水起,上月末,发改委等4部门发布通知,针对全国30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计划用一年半左右时间组织开展小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山西省则推出了《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但是,近年来多次的小煤矿整治,并未能真正的让小煤矿们缩手或消失。

  历次整顿可反复参照的是,《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资源价款处置办法》(下称《处置办法》)和《关于组织开展小煤矿瓦斯专项整治的通知》(下称《通知》)的前后对照。此次规划决定,年产量不到300万吨的煤矿,将被兼并重组,而兼并重组的主体,则是山西省境内的大型煤炭集团。而《通知》的要求,小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对象是全国30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煤矿。从300万吨到30万吨,“关小”的方向并未改变。

 

  业界存在的疑问是,其一,是次专项治理是否真的能封死小煤矿主的软肋?其二,煤电谈判到最后关头之际整治小煤矿,有何实际影响?其三,山西能否摆脱“资源诅咒”?其四,按照政府定价出售煤矿,指导价与市场价是否不悖?

  容易理解的是,金融危机带来的煤炭需求下降以及煤炭价格的一路大跌,减小了煤改的阻力,是进行资源整合、集中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契机。选择此时对小煤矿进行专项治理,可能有助于国有大型煤矿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且经济下行期间,火力发电需求走软,限制小煤矿的产量不会对大局产生影响。基于中国煤炭价格已经高于亚洲基准价格的现状,整治工作将可能增强中国大型煤炭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定价权,比如神华集团和中煤能源等。

  也正是因为煤炭掉价,原先饱受争议的指导价与市场价距离较大的问题,或许也能得到解决。根据2008年9月28日山西省政府下发的《处置办法》,被兼并重组企业如果按标准缴纳了资源价款的,在转让采矿权时,兼并重组企业应向其退还剩余资源量价款,并按原价款标准的50%给予经济补偿。

  熟悉煤矿的人士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衡量指导价与市场价的距离。一座优质动力煤矿,年产规模40万吨,资源储藏量3000万吨,首期缴纳资源价款1000万元,每吨1.50元。加上50%溢价,也才能卖2250万。但是,这煤矿的市场价格至少是2亿。就算市场不景气,每吨煤赚100多元,一年利润也可以超过5000万。业界存疑的是,如按照政府定价的赎买办法,与间接剥夺煤老板的资产有何不同?不少煤老板表示了拒绝出售的意愿。

  收购小煤矿的大多是国有企业,一旦小煤矿被兼并重组,煤矿的管辖权就移交到国有企业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如何插手?而小煤矿往往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关停小煤矿,地方的经济根本无法发展。目前,山西省91个产煤县财政收入的40%至50%来自煤炭,其中36个国家级重点产煤县的70%以上财政收入来自于煤炭。

  这便回到了上述的历史相似性——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一场始于煤炭产业的能源疲软,曾经让山西省上下警醒过,却并未改写山西典型的煤炭财政,以及煤炭经济小循环的怪圈。山西30年以来形成的以煤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仍局限于煤焦铁、煤电铝、煤焦化的经济小循环中。

  山西应该利用当前国家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有效的治理煤矿资源的无序开发,调整经济结构,摆脱对煤炭资源的过分依赖,防止发生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灾难。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