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8000多家煤企去年盈利翻番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3月27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发布了去年煤价高位运行状态下煤炭行业的盈利数字——全国8000多家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总计实现利润2100多亿元。这是煤炭行业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好年景,与2007年全行业950亿利润相比,翻了一倍还多;而当年煤炭总销量27亿吨,比2007年的24亿吨只增加了12.5%。

  去年,国内能源、化工、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盈利水平均不理想,特别是电力行业仍背负着巨额政策性亏损。在这个背景下,煤炭行业的突出表现,不能不引起外界的特别关注,以及对其盈利合理性的质疑。

  “煤炭产业既不是公用事业,也不是垄断行业,其赢利不存在是否合理的问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这2100亿高额利润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两极分化:利润向大企业集中

  70家大企业中,前14家获利高达950亿,其余56家仅250亿。其中神华集团380亿、中煤能源集团120亿、兖矿集团120亿,分列行业利润榜前三位。

  从利润沿产业链的纵向分布来看,煤炭行业以其高居产业链顶端的有利地位,在与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诸多下游产业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较为可观的高额利润,但从煤炭行业内部的利润分布情况来看,利润在向大型企业集中,存在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在我们统计的8700户煤炭企业中,前70家大型企业获利1200亿,拿走了一多半。”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其余8600户共享900亿利润,平均每家约1000万元。

  而在这70家大企业中,前14家获利高达950亿,其余56家仅250亿。其中神华集团380亿、中煤能源集团120亿、兖矿集团120亿,分列行业利润榜前三位,占行业总利润为29.5%。

  王显政从以上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行业利润分布极不均衡,绝大多数煤炭企业仍处于微利经营状态。

  煤炭工业协会在分析当前煤炭经济运行形势时也发出警示:前10家煤炭企业去年获利851亿,占大型企业利润的73%,其它8216家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利润只有1500万元,绝大多数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

  这些微利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地方骨干企业,其中就包括产销规模仅次于神华的山西同煤集团。去年,同煤煤炭产销量完成1.22亿吨,销售收入505亿元,而利润只有10亿元。

  河北开滦集团的赢利也不甚理想,全年利润7.7亿。董事长张文学承认,这属于行业中等水平。

  河北另一家国有煤炭企业兴隆矿务局则在亏损边缘挣扎。该企业去年产煤50万吨,亏损4000多万元,加上财政补贴后勉强持平。“要是没有财政补贴,企业连生存都难以维持。”矿务局总会计师刘增富表示,地方煤炭企业盈利水平普遍较低,兴隆矿务局是比较特殊的极端情况,资源接近枯竭,人员包袱太重,不具备代表性,但神华、中煤等中央大型企业也是特例,不能代表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取决于其资源禀赋、设备更新、技术进步、人员结构和社会负担等自身因素,但去年国家对电煤进行最高限价,也是限制其获利的重要原因。

  以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为例,去年虽然集团总体盈利20亿元,但主要得力于洗精煤业务的47亿盈利,其电煤业务实际亏损20亿。

  从近几年商品煤和电煤的价格变动趋势来看,两者价差在不断拉大。

  2007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商品煤平均售价330元/吨,电煤平均售价仅246元/吨,价差扩大到84元;而去年煤价高位运行时,价差进一步拉大到一倍以上。现在,随着洗精煤价格滑落了30%-40%,业内人士预计,黑龙江龙煤集团今年盈亏相抵,能持平就很不错了。

  再从利润的区域分布来看,内蒙和陕西等地煤炭企业占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内蒙古伊泰、乌兰、汇能、蒙泰等煤炭企业和煤电集团在利润榜上均排名靠前,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去年产煤仅6040万吨,但赢利却达18亿,远超山西同煤集团。据悉,新建企业的后发优势表现在:人员少、设备好,更重要的是资源完整,未经破坏性开采,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开采。

  另外,在全国1.8万家煤炭企业中,众多没有纳入统计的中小煤炭企业,由于其成本低、负担轻、经营灵活,也有很高的获利空间。山东煤炭工业协会副主席张英学说,这些企业的利润率非常高,至少不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林伯强认为,由于企业利润主要取决于煤炭产销量,因此中小煤企尽管利润率很高,但在行业总利润中份额并不突出。

   强周期:盈利前景不乐观

  煤炭行业的高额利润主要是在去年5、6、7、8月四个月中,煤价暴涨时取得的。“这四个月的煤价上涨有非理性成份,因而很快回落,而且今后也不会重演。”

  煤炭行业近十年的利润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存在很强的相关性。2000年,也就是宏观经济开始走出低谷时,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也开始摆脱亏损,当年盈利0.5亿;2003年以后,随着宏观经济持续高增长,煤炭行业利润也出现了较快增长态势,从2003年的160亿到2007年的950亿,增长了近6倍。去年2100亿盈利,无疑是这一波增长的顶点。

  2009年,煤炭行业与宏观经济同步进入下行周期。今年1、2月,煤炭行业实现利润206亿,同比增长15%;但同期应收账款净额也达到了248.76亿元,同比增加115.69亿,增长86.93%,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

  “1、2月份的赢利增长说明不了问题。”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家廉说,煤炭行业的高额利润主要是在去年5、6、7、8月四个月中,煤价暴涨时取得的。他承认,这四个月的煤价上涨有非理性成份,因而很快回落,而且今后也不会重演。

  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走低,赵开始担心煤炭行业明年可能面临的经营困境。“从以往经济周期来看,走出低谷一般得两三年时间。”他说,“去年煤企在高价时赚了一笔,扛过今年是可以的,但明年如何撑下去?是个大问题。”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一位内部人士表示,1、2月市场煤价虽然比去年同期高,但比高位时期却降了很多,而且还在继续下滑,今年盈利前景肯定不如去年。开滦董事长张文学也表示,煤价与最高点相比回落了40%,今年企业的盈利空间已经基本没有了。

  “去年的增长很不正常,今年不可能再持续那种势头。”煤炭工业协会经济运行部专家在分析今年煤炭形势时说,如果宏观经济没有大的回暖,煤炭行业肯定要亏损。

  这位专家指出,即使在出现行业性亏损时,神华集团和中煤等中央企业,由于其诸多优势,仍会取得可观利润,但同煤、龙煤和开滦这类老企业都会亏损。因此,他强调,中央如果出台扶持政策,一定要考虑到行业内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矿工收入仍偏低:人均三万

  如果把全国550万矿工的收入补到6万元,煤炭行业仍然亏损1000多亿。这就是说,全行业的2100多亿元赢利是以从业人员的低收入为代价的。

  在行业利润向中央大型企业和地方新兴企业急剧集中的过程中,随着利润分配的失衡,煤炭从业人员收入整体偏低与财富过于集中的矛盾也凸显出来。

  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所排的“2008中国煤炭100强经济指标”看,煤炭企业职工收入以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的企业集群为龙头,人均年收入在6-8万元不等,最高的达到10万元;而广东蓝粤、神华集团、山东济宁、山西潞安和山西三元等企业作为第二梯队,人均4.8万-5.5万元;其它绝大部分企业都在4.5万元以下,最低不到1.3万元。

  开滦董事长张文学表示,开滦去年人均收入4.4844万元,比当地电力职工低得多;山西同煤集团去年的人均收入只有3.39万元,远低于当地一个电力抄表工的收入;而山东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山东煤矿职工人均收入只有3.4万元,张英学说,煤矿是高危行业,劳动强度大,这个收入水平明显偏低,劳动报酬与投入不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到3倍。林伯强认为,考虑到不同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不同要求,电力和煤炭行业的人均收入并不具有可比性。

  煤炭协会经济运行部相关人士则指,煤炭行业去年职工人均收入在3万元左右,而电力行业在6万元以上,如果把全国550万矿工的收入补到6万元,与电力职工拉平,煤炭行业仍然亏损1000多亿。

  这就是说,全行业的2100多亿元赢利是以从业人员的低收入为代价的。张英学认为,去年的高额利润以煤炭的不完全成本为计算基础,除了从业人员的收入急待提高之外,随着环境治理、安全费用和资源税等外部成本的逐渐摊入,煤炭行业的获利前景并不乐观。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12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进口煤炭5498.2万吨,较上月增加873.4万吨,环比增长18.89%,同比增长26.38%,创下历年来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及褐煤49034.9万吨,同比增长14.8%,进口均价688.4元/吨,同比下跌12.5%。较2023年,我国进口煤

2024年12月14日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12月12日晚,从事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国轩高科(002074)公布两个海外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投资建设公告,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25.14亿欧元,约等于人民币191.47亿元。

2024年12月14日
2024年1-11月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已注册545家

2024年1-11月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已注册545家

企业注册来看,2014年至2021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2023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共注册670家,同比增加11.7%;截至12月5日,2024年我国已注册545家氢能相关企业。

2024年12月09日
新材料行业:上海市发布发展方案 到2027年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

新材料行业:上海市发布发展方案 到2027年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

11月15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四部门对外公布的《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2024年11月22日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来袭!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产能建设能力再上新台阶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来袭!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产能建设能力再上新台阶

“固态电池与传统电池相比,安全性更高,更加环保,能量密度将大大提升。”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介绍,即将量产的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280wh/kg,2025年推出的第二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400wh/kg,2027年推出第三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500wh/kg全固态

2024年11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