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拟建13个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针对煤炭需求疲软、电煤矛盾突出以及运力掣肘等多方面原因,有关部门正联手打造“煤电航母”。继宁东煤电化基地开工建设之后,今年我国将加快13个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建设。专家认为,这将使电煤矛盾逐渐趋于缓和。

  “去年,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大起大落,重化工业、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能耗产业及相关出口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2月9日表示,受此拖累,经济复苏尚需时日,电力乃至整个能源需求短期难以走出低谷,但长期来看,前景仍然乐观。

  “煤电航母”群呼之欲出

  “2009年在大型煤炭基地、整装煤田、低热值煤集中产区,要大力推进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负责人表示,2009年,我国将提速13个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建设。

  “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发展热电联产,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已经与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继续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大力发展核电以及加强电网建设等一起成为今年能源工作的“重头戏”。

 

  按照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布的《煤炭产业政策》,我国将重点建设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华亭 、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东北 、宁东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鼓励建设坑口电站?优先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作为我国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中正式建成投产的第一个基地——两淮亿吨级煤电基地去年底已浮出水面。经过5年多努力建成的两淮煤电基地,新建矿井12对,新增煤炭产能3040万吨;新建扩建电厂8座,新增发电装机规模807万千瓦。年煤炭产量能达到1.2亿吨。

  据悉,在宁东煤电化基地等已经开工建设基础上,年内,国家将启动锡林郭勒盟煤电一体化和山西煤电基地项目建设,同时逐步形成向辽宁300万千瓦、山东400万千瓦的送电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山西省和有关部门联合打造的一个宏大计划出炉。1月4日,山西省和山东省在京签署“晋电入鲁”协议。按照这份协议,山西将改目前向山东卖煤的方式为主要输电。另有一种说法是,预计到“十二五”中期,山西每年将向山东输送电力1000万千瓦。

  另外,接下来,山西还将签订向河北、湖南两省供电的协议。

  打造“煤电航母”意味着山西未来将加大电厂尤其是坑口电站的建设。山西省发改委官员日前曾对媒体表示,“山西已经谋划了许多电力项目,主要是坑口电站,一些比较大的项目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按照此前的规划,未来一年,当地发电装机总容量将从“十五”末的1000多万千瓦发展到接近5000万千瓦。不久的将来,山西“煤电航母”可望浮出水面。

  与山西的大手笔比较起来,宁夏投资千亿元打造的“煤电航母”——“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也毫不逊色。“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是我国能源建设史上迄今为止一次开工规模最大的煤电化项目群,包括煤炭、电力及煤化工项目。据测算,宁东基地内项目全部建成投产,预计投资规模3000亿元,新增经济总量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宁夏”。

  解决政策性亏损迫在眉睫

  国家能源局负责人在前述会议上明确表示,鼓励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合作,鼓励煤、电、路、港、化工相关产业联营或一体化发展。冯飞也一直主张煤电联营或煤电一体化经营。“煤电联营或是一体化经营是一种趋势。”冯说,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煤电价格之争,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辅以煤化工产业,还有助于优化产业布局。他认为,煤电联营或是一体化经营将在一定范围内使电煤矛盾逐渐趋于缓和。

  冯飞说,从环比来看,我国经济目前正表现出“恢复的苗头”,这对能源行业无疑是一种利好,从长期来看,电力和整个能源行业前景仍然乐观。

  就2009年电力市场而言,中国电力联合会预计,2009年一季度甚至二季度将是电力增长最困难的时期,上半年仍有可能持续出现负增长。自二季度末期,在部分地区(例如华北、华东)相对上年同期有可能出现一定恢复,进入三季度各地区特别是华北、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电力需求量可能会陆续出现正增长,并逐步带动或影响中部、西部地区进入四季度后有一定的用电增长。全年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态势。2009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5%左右。2009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继续延续2008年下半年供大于求态势。

  显然,“煤电航母”建设提速并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目前,因电煤产量和价格引起的‘市场煤、计划电’这一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中电联指出,2009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煤、电企业分歧较大,以没有签订电煤合同而结束。如果煤、电双方因为价格的巨大分歧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加上国家保增长措施效果显现后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引起的电力需求上升,极有可能再次出现较大面积缺煤停机的情况。

  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认为,电力行业经营处于历史最困难时期,火电行业首次出现全行业亏损,有关部门应着力解决电煤问题,确保电力长期稳定运行。中电联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电煤协调,促使双方签订长期稳定合约,建立“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等五项建议。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认为,“煤电航母”群的建设只能从内部解决问题,要想彻底化解电煤矛盾,还得从更深层次的改革着手。

  “目前,火电企业巨额亏损和电网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基本上是属于政策性亏损。”王永干说,由于积累的电价矛盾较多,一时不能全部解决。针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及积累的电价矛盾,他建议国家抓住深化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的时机,适时疏导电力价格矛盾,继续坚持煤电价格联动原则,尽快理顺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中国氢能产业领跑全球 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氢能产业领跑全球 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与消费规模突破3650万吨,稳居全球首位,标志着中国在氢能领域的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5年04月30日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4月17日,中国水利部副部长陈敏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9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实现稳中有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年04月19日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容量达585吉瓦,同比增长15.1%,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总量的92.5%,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增量约六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2025年04月14日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2月3日,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以及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将分别于2月22日、2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

2025年02月08日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