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天津实体零售业应抓住机遇主动转型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参考《2016-2022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与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一、认清实体零售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实体零售是商贸流通的重要基础,是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是繁荣市场、保障就业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国实体零售规模持续扩大,业态不断创新,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天津零售业同全国一样,伴随着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消费和流通市场经济规模、结构调整取得不错的成绩,商贸流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2015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4.7亿元,同比增10.7%;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42624.7亿元,同比增8.7%。零售业在商贸流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我市的百货业从2000年到2012年走过了黄金发展十年,大型实体百货店门店数量从20家增加到近50家,大型购物中心也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30余家。可以说,我们的实体零售企业为天津商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天津市民生活幸福提供了诸多便利,对外很好的展示了天津城市的繁荣和文明。

  虽然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实体零售业仍在处在困境之中。2014年,我市重点百货商场销售额同比降17.2%,重点超市销售额同比降5%;2015年,我市重点百货商场销售额同比增5.15%,重点超市销售额同比降7.6%;2016年上半年,重点百货商场销售额同比降9.02%,重点超市销售额同比降4.09%。

  当前,制约实体零售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方式粗放,缺乏创新驱动,不重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运用。二是有效供给不足,商品、服务、业态等供给结构对消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强。三是对经营成本上涨、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等因素不适应。可以说,我们实体零售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实体零售企业应主动转型创新

  面对新常态,我们实体零售企业要强化补齐短板、增强优势、促进融合的思路,在发展理念、商业模式、经营业态、组织形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创新的步伐。

  首先要着力补齐短板。要补齐经营方式的短板,积极发展深度联营和买断经营,探求发展自有品牌,提高自主经营比重,优化商品选择和定价机制,从关注商品向关注顾客需求转变。要补齐业态短板,目前国内商场体验式消费与商品类消费的比重是4:6,而美国则是7:3,因此我们的实体零售企业,尤其是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应不断增加体验式业态比重,改变单一商品销售业态。要补齐连锁经营的短板,改变以门店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发展方式,利用大数据科学选址、智能选品、精准营销、协同管理、提高发展质量。要补齐商品短板,调整商品结构,畅通供给渠道,增加商品品种,培育商品品牌,提升商品品质。

  其次要着力增强优势。要增加体验优势,以顾客需求为引领,以便利化为基础,增强体验化、专业化、功能化。购物中心、百货店要加快调整经营结构,从传统的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消费中心转型;专业店、专卖店要提高特色化、差异化经营水平;社区超市、便利店要积极对接电子商务,扩展增值服务功能,满足一站式消费需求。要增强服务优势,着力完善服务设施、延伸服务链条、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顾客消费行为,开展精准服务和定制服务,将服务做深做精。

  再次要着力促进融合发展。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网络化、智能化全渠道布局。要积极发展智慧商圈,加强设施智能化、功能便利化、信息共享化,实现业态功能互补,客户资源共享,大小企业协同发展。要加强与创意产业、文化艺术、会展业等融合,实现多领域协调联动。要积极引进国外资本、技术、管理、品牌,大力发展跨境购,构建海外营销和物流网络,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市各大实体零售企业在转型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和尝试:比如大悦城将购物中心的传统业态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打造诸多体验式主题街区,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大悦城模式”;比如爱琴海购物公园打造的文创街区“π工场”、友谊精品广场引进跨境电商业态、佛罗伦萨小镇打造达伦多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月坛商厦不断增加自营比重等等。这些做法和经验都值得肯定,应该深入和持续下去。

  三、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国办发〔2016〕78号),明确指出“以体制机制改革构筑发展新环境,以信息技术应用激发转型新动能,推动实体零售由销售商品向引导生产和创新生活方式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分散独立的竞争主体向融合协同新生态转变,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作为我市零售行业的主管部门,市商务委一直高度重视实体零售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智慧商圈、提升商业服务质量等方面推动零售业创新发展和零售方式现代化。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实体零售企业面临的问题,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在加强网点规划、推进简政放权、坚持市场导向、促进公平竞争、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公共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动零售企业自主选择转型路径,实现持续繁荣发展。

  零售行业已经进入转型创新的关键阶段,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在调整业态结构、创新发展方式、促进跨界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作出新贡献。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网络零售行业:2024年H1我国网上零售额7.1万亿元 其中主要平台冰箱以旧换新增长82.1%

网络零售行业:2024年H1我国网上零售额7.1万亿元 其中主要平台冰箱以旧换新增长82.1%

具体来看,在上半年我国网上零售额7.1万亿元,增长9.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96万亿元,增长8.8%,占社零总额25.3%。数字商品、服务消费、以旧换新成为新增长点,AI学习机和智能穿戴增长136.6%和31.5%,重点监测在线旅游和在线餐饮增长59.9%和21.7%。

2024年07月23日
2024年1-5月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18.36%  且面向东盟国家进出口占比不断增长

2024年1-5月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18.36% 且面向东盟国家进出口占比不断增长

在会上,据广西贸促会介绍,今年1—5月,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18.36%。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前沿,对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占比不断增长,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占广西全区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的95%以上。

2024年07月10日
2023年我国便利店行业发展整体向好 新开门店超1.3万家

2023年我国便利店行业发展整体向好 新开门店超1.3万家

2023年81.4%的便利店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实现增长,较2022年增加20%;52.5%的便利店样本企业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较2022年增加13.4%;55.9%的便利店样本企业来客数同比增长,较2022年增加34%。

2024年02月07日
情趣用品店成功入驻商场 我国情趣用品行业发展又迈出了里程碑式一步

情趣用品店成功入驻商场 我国情趣用品行业发展又迈出了里程碑式一步

2023年以来,情趣用品店开始走出街头巷尾,入驻进人来人往的商场。2023年12月24日,杭州首家开进商场的情趣用品门店“大人糖”正式营业。

2024年01月02日
我国二手奢侈品产品流转率仅5%  行业市场规模上升空间较大

我国二手奢侈品产品流转率仅5% 行业市场规模上升空间较大

目前我国一手奢侈品向二手奢侈品转化率仅为5%,而日本、英国等国家的转化率均在20%以上,美国更是达到31%。相较于上述发达国家,我国二手奢侈品产品流转率较低,由此可见,未来其市场规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行业发展潜力大。

2023年11月29日
2023年1-10月我国直播销售额超2.2万亿元 增长58.9%

2023年1-10月我国直播销售额超2.2万亿元 增长58.9%

1-10月,直播销售额超2.2万亿元,增长58.9%,占网络零售额18.1%,拉动网零增长7.5个百分点。

2023年11月22日
2023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约11386亿元 其中直播电商同比增长19%

2023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约11386亿元 其中直播电商同比增长19%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网上购物,在此背景下,电商平台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电商平台有天猫、京东、拼多多,每个平台吸引消费者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淘宝有着强大的商品资源,京东以快速的物流和商品质量的保障,而拼多多则是以低价的商品来吸引消费者。

2023年11月21日
我国折扣零售赛道受到了多方关注 市场业态模式百花齐放

我国折扣零售赛道受到了多方关注 市场业态模式百花齐放

近几年来全球折扣零售市场迅速增长,2022年全球折扣业态占了社会零售总额10%,大概为13.86万亿元。与传统零售相比,折扣零售很多品牌折扣店影响力大,并且定价也相对合理,且折扣零售范围商品较广,所以相对的消费群体也比较广泛,进货家也比较便宜。

2023年1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