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市场委发布了《2016年中国消费品批发领域年度报告(市场篇)》,对2016年中国消费品批发领域的整体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和预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十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达到300931亿元,而2016年仅1至11月份,该数额已达到300560万亿元。
批发业是我国消费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联着产业和进出口,也与城乡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贯穿生产、贸易与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重要桥梁。然而,随着生产端和零售终端向批发环节的不断挤压,我国批发业的发展正陷入困境,整个体系呈现出“两头活跃、中间萎缩”的格局。
报告指出,目前批发行业的发展遭遇瓶颈,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受中国经济下行影响比较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市场(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统计,2015年,中国亿元以上市场年成交额从2000年以来出现的唯一一次负增长,亿元以上市场数量和成交额分别为4952家和10.01万亿元,下跌幅度分别为1.41%和0.18%。
市场数量的下降和成交总额的趋于稳定,揭示了近几年来商品交易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无序、过剩、闲置等尴尬局面。这些数据指标上的变化,已经扎扎实实地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市场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报告还指出,目前国内批发行业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商品质量亟待提升。商品交易市场面临着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现象。山寨产品的层出不穷,不仅威胁到消费者食品安全,对于商品交易市场信誉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信息流断裂,数据反馈滞后则是目前商品交易市场的又一大难题。商品交易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大部分都是各级代理商和经销商,品牌商需要依靠他们来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而渠道各层级之间的信息是割裂的,品牌商与零售终端之间经过多层渠道连接,而对于部分小而散的终端,经销商没有营销的积极性,这部分终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信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信息流的断裂和数据反馈的滞后,严重影响到品牌商制定出精准的营销策略。
此外,国内商品交易市场的物流配送方式普遍落后,成本高,效率低。我国流通整体效率偏低、物流成本较高。特别是在一些低线市场,中短距离的区域配送难题尤为突出。很多零售终端单店订货量小、区域分布散,而市场内的经销商又各自为政,导致配送效率太低、成本过高,耗时耗力。
对于商品交易市场的现状,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也正在出台一些政策。2016年9月,商务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转型升级的三个重点方向,即信息化应用、定制化服务和平台化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改造市场,提升市场价值和创新发展空间;大力推进定制化服务,促进市场由商品集散向服务集聚转变;加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加快以市场为核心的平台经济发展。这三个方向,也正是中国消费品批发业升级发展的三大趋势。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