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近年遭遇的关店潮在国内零售业并不鲜见,与电商的一路高歌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一片业内寒冬的景象中,11月3—5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全零售大会和第十八届中国零售业博览会在江苏苏州举办。同期召开的中国零售领袖峰会、社区超市发展论坛、便利店强内功等论坛等正在透出丝丝的暖意,探讨零售业如何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吸引消费者、线上线下互为依存等业内热点问题,全面谋划中国零售业走出寒冬,迎来草长莺飞的春天之路。扩大生鲜和进口食品等高端陈列面积也成为会上发布的《中国零供商业关系研究2016年度报告》新亮点。
在变革转型中前行
18年的光阴可以让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但是,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其中的风风雨雨足以让其见证行业的成长与兴衰。今年以“消费升级跨界融合重构零售新版图”为主题的全零售连锁会议已经走过了18个春秋。
大会上,来自不同业态、不同领域的嘉宾,分享他们的切身体会与思考,讲述他们如何大胆创新、践行变革,在中国的零售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把延续了17年的中国连锁业会议升级为全零售大会,全零售是什么?全零售不仅包括了实体企业,也包括了其他方式的企业,不仅有出售商品的零售企业,也包括提供服务和消费体验的其他企业。总之,零售就是一个面向最终消费者的行业。全零售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范围很广,但是核心只有一个,就是消费者。所以全零售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而形成的供应链和生态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这样定义全零售的概念。
“重构零售新版图”是今年大会的主题。“新版图”到底是什么?18年来一直与中国零售业不离不弃的郭戈平对行业的熟知犹如自己的一双手。
郭戈平认为版图就是视野范围。零售版图就是以消费为代表的市场份额,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业态,在不同阶段所占有的比例。在实体零售时代,零售资源中,实体店铺是最核心的资产。在很多零售企业的总部,都挂着一幅地图,上面插满了红旗,来说明企业在市场中的布局以及它的范围,这就是企业的版图。在实体企业时代,在零售企业快速发展的前10年,扩张、开店、跑马圈地是零售企业非常重要的策略。但是这几年市场网点饱和,在很多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了过剩,而且人均营业网点面积,很多城市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发达国家。所以零售的店铺效益在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亏损难以为继。所以关店是市场的一种必然,其原因,一是资源发生了变化,二是市场的状况发生了变化,所以关店不足为奇,是正常的现象,而且今后还会继续。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为没有线下实体优势的企业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所以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横空出世,凭借在互联网上的巨大优势快速发展起来,零售格局和版图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流量就成了零售资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前几年零售业为争流量、买流量、控流量发生了激烈的新一轮的网上资源大战。
郭戈平指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没有互联网资源、没有流量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也为新的企业包括线下实体零售企业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机会,那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与顾客产生密切的接触,能够把原有资源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和会员产生更加密切的关系。在这一轮的争夺中,粉丝也好、会员也罢,成为新一轮的资源。现在很多企业都在重新布局,所以新一轮的会员大战一触即发。
“抢夺资源,争夺流量、粉丝和会员,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黏住客户,而未来客户就成了零售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这不仅是指顾客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指顾客的质量,特别是与顾客的黏性,靠什么黏住顾客?现代科学技术为企业黏住顾客提供了多种技术手段,但是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获得消费者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在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基于诚信基础上的信任消费关系,对于零售商来说,诚信是商业的基本道德,也是最基本的能力。”郭戈平强调,未来的零售版图在哪里,不在天上,不在地上,不在线上,也不在线下,而是在消费者的心中,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多大位置,就有多大的市场。未来的版图在消费者心里,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以内需拉动为主,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去年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70%,今后要继续完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能够消费、愿意消费、放心消费,让消费这架拉动经济的马车跑得更快更稳,继续发挥零售业促进消费增长的作用。”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在会上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针对生产领域,同时也包括流通领域。零售作为流通领域的最终环节,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相对于生产而言,属于需求侧,对于消费者而言,又是供给侧。它是连接供需的重要管道,管道是否通畅,对接是否精准,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在新形势下推进流通改革,对零售业提出新要求。”
尹虹指出,首先要着力解决供需错配的问题,确保管道接得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零售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从目前来看仍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业态结构不稳等一系列问题,商品雷同,高端、安全、优质的产品市场占比较少,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难以充分发挥对供给的引导作用。对于零售业而言,解决错配就需要精准把握产品特点,从品种、价格、安全等各个方面提高水平,千方百计地满足消费,创造消费和引领消费。
其次,要着重提高流通效率,确保管道接得顺。作为连接供需的桥梁和纽带,零售对接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连锁经营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仍然存在着连而不锁、不强的问题。规模性经营优势难以发挥,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供应链管理能力有限,需要互联网的技术力量来升级商业模式,在转型的同时发展新的动能。
跨界融合业态创新
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消费升级时代,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售行业,其涉及多个业态,多种渠道。零售业既提供实物商品,又提供服务及体验类商品,其范畴已经发展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由供应链条和生态圈所构成的全零售。
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来自国内外130多位零售领军企业掌门人参加中国零售领袖峰会苏州年会,聚焦零售企业决策者最关心的业态发展和热点问题,共谋零售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并达成2016共识。
信任消费,品质为先。峰会成员将围绕消费升级,以商品经营和供应链优化为基点,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商品、服务和体验;跨界融合,业态创新。峰会成员将通过各种方式创新,优化现有业态并推出满足消费升级的创新业态;转型升级,提升效率。峰会成员将积极探索实体零售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之路,努力提升中国零售行业的效率和价值,共创零售新版图。
峰会呼吁,针对目前线上线下税收不公以及线上各种补贴扰乱正常经营秩序的行为,政府应该为流通业的各类企业,提供公平、透明、规范的经营环境;加大物流、冷链、社区商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流通引导生产、拉动消费的先导性作用,以降低流通业成本、提升流通业效率为目标,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面对行业寒冬现状,零售企业如何转型?加速变革,研究消费者需求是未来行业必做功课。
跨界融合可以给更多企业带来机会。在中国零售领袖峰会联合主席、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郑万河看来,“变革的基点在于紧紧抓住消费者需求”。未来消费者主体以“80后”和“90后”为主,他们的消费行为、价值观念、消费方式等与过去大相径庭,必须研究他们,抓住他们的需求,才能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取胜。
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有哪些值得业内关注?麦肯锡资深顾问陈有钢提醒,由于商品、营销渠道极大丰富,消费者变得越来越“麻木”,产业链融合度加深,以往零售商是“二传手”,把制造企业的产品卖给消费者即可。但现状是制造商可以直接把产品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跨界特征明显。他强调,零售企业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打好基础,提高商品运营效率;二是介入价值链上游,做大自有商品;三是跨界融合,提供增值服务,融入其他业态。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门店要做成顾客的接待站而非商品的分销点。导购员要给顾客带来信任和亲情,实体店客户中心可作为一个核心,通过活动获得深度的客流信息,开展更多延伸服务,开发增值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布局生鲜和高端食品
在业内,零售商和供货商的关系微妙而复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和埃德万祺咨询(Advantage)在2016中国全零售大会召开期间联合发布《中国零供商业关系研究2016年度报告》,零供关系显现新的拐点。
调查显示,2016年零供合作满意度实现了双向3年稳步上升,进步最大的是供应链管理、业务关系和支持、品类发展,这说明双方合作进一步加深,利润和效率得到提高。在满意度方面,零售商对供应商在市场营销、消费者营销支持、人员配置方面下降或持平。供应商对零售商只在零售执行一个方面满意度下降,研究发现对于零售商的账期执行和费用收取方面,有46%和62%的受访者都认为有所下降。
在执行层面,零售商最关心的是品牌及产品能提供足够的利润水平,期待有品质高毛利的商品创新。供应商最关心的是拥有高效的支付流程,担心账期拖延和扣款。
从整体来看,57%的供应商对未来一年的业绩看涨,而零售商这一指标仅有44%。这说明在当前形势下,一方面,双方利润要求压力增大,亟待双方合作创新项目,伺机寻求突破增长的拐点。另一方面,随着“深圳湾共识”零供合作理念的不断深入,价格博弈开始向追求品质差异化方向转变。
对于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以下三点或将成为零供双方生意增长的新拐点:一是供应商直供的分销模式有利于使零供双方在合作、对接、执行以及信息分享上更加高效,并能够把节省的费用投资在对市场的拓展和新项目的研究;二是渠道的下沉,向三线及以下市场拓展,尤其是把东西部地区作为零供双方生意的新增点;三是创新的吸引消费者的项目是双方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点。如扩大生鲜和进口食品等高端产品的陈列面积、产品的健康化、儿童或宠物主题区等,提高消费者的体验项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