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行业协 会主要有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等,其具体职能如下:
国家发改委通过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 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式,对本行业进行宏观管理;工信部及科技 部通过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 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等方式,对本行业进行宏观指导。
中国自动化学会(CAA)成立于 1961 年,由全国从事自动化及相关技术的科 研、教学、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个人和单位共同发起设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的组成部分,专业领域包括:自动化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自动化设备与新 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技术,自动化技术与新产品在各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CEPEA)成立于 1987 年,由在中国从事电子专 用设备科研生产经营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自愿结成的行业内非营利 性的社会组织,旨在协助政府部门完善电子专用设备工业管理,促进企事业的横 向联系,增强其活力,为加速发展中国电子工业,维护本行业和会员单位的合法 权益提供服务。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20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电器电 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等。
(2)行业政策
为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国务院及各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工业自动化行 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环境。具体如下:
序号 |
发布时间 |
政策名称 |
发布单位 |
政策内容 |
1 |
2018年8月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 年版)》 |
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
指南指出,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快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深化智能制造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标准对制造业的整体支撑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2 |
2018年4月 |
《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 应用的意见》 |
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司法部、财政部、国资委、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 |
意见指出,到 2020年,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体系、首台套检测评定体系、示范应用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全面形成,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到 2025年, 重大技术装备综合实力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
3 |
2016年12月 |
《智能制造发 展 规 划(2016-2020年)》 |
工信部、财政部 |
规划指出,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设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开展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试点应用。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推进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机制,提升中小企业智能化水平。 |
4 |
2016年11月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国务院 |
规划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集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顶层设计,探索构建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供重点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测试验证平台,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
5 |
2016年9月 |
《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 项 行 动(2016-2018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 |
意见提出,到 2018年,我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建成标准开发、产品及应用检测、产业供给能力监测三大支撑平台,智能硬件标准化及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6 |
2016年8月 |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 提升规划》 |
工信部、国家标准委、质检总局 |
规划指出,到 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显著提高,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打造一批“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
7 |
2016年4月 |
《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 等 5大工程实 施指南的通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 |
其中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提出,“十三五”期间,关键技术装备实现突破。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性能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基本满足1国内需求,具备较强竞争力,关键技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
8 |
2016年4月 |
《机器人产业 发 展 规划(2016-2020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财政部 |
规划提出,推进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迈进,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及其他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需求, 聚焦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攻克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提升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六种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引导我国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发展。 |
9 |
2016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纲要》 |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 |
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
10 |
2015年5月 |
《中国制造2025》 |
国务院 |
纲领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着力发展智能装备,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
11 |
2012年5月 |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工信部 |
规划提出,以推进高端装备规模化发展为目标,针对国民经济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方面,提出大力推进智能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关键执行和传动零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开展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形与加工装备生产线、自动化仓储与分拣系统以及数字化车间等一批典型智能制造设备、智能测控装备和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在机械加工、石油化工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 |
12 |
2010年10月 |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
国务院 |
文件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明确了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
13 |
2009年5月 |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 划》 |
国务院 |
规划提出,明确装备制造业是给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强调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通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
14 |
2006年2月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
国务院 |
规划提出,将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作为制造业重点发展的优先主题,重点发展流程工业需要的传感器、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装备和调控系统,鼓励智能制造与应用技术、成套装备与系统的设计验证技术的创新研发。 |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