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工程机械“出海”亟需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三一重工又遇到跨国知识产权纠纷了。日前,据媒体报道,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一起由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工)提起上诉的案件中,做出了有利于被上诉方美国马尼托瓦克起重设备有限公司的判决,维持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去年4月16日做出的三一重工侵犯马尼托瓦克商业秘密的裁定。

  实际上,此次三一重工在美再遇纠纷也牵出了中国工程机械领域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行业共性问题——知识产权如何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在三一重工总工程师易小刚看来,工程机械“出海”,专利布局是关键,而海外维权更是技巧。

  纷争缘起市场竞争

  三一重工此次遭遇的纠纷,要追溯到2013年。当年6月,马尼托瓦克公司向ITC提出申请,诉称三一重工涉嫌侵犯其商业秘密,且三一重工的履带式起重机产品涉嫌侵犯其拥有的2件专利权,ITC据此启动了对三一重工的“337调查”程序。此后,双方在中美两国间开展了多轮较量,互有胜负。近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是双方“拉锯战”的最新战果。

  不过,判决结果刚一公布,便有业界专家指出,马尼托瓦克公司之所以单单针对三一重工就知识产权问题多次交手,其根源还在于双方的市场竞争。早在2007年时,三一重工便在美国成立了生产履带式起重机的子公司,到2013年,其相关产品的北美市场占有率已接近15%。就在这一关键节点上,马尼托瓦克公司祭出了“337调查”的“杀手锏”。从数据上来看,作为全球老牌的工程机械强企,马尼托瓦克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罕见地出现了同比下降4%的不利情况,而三一重工近年来的季度销售额则连连上涨,其在美的快速拓展确实改变了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

  无独有偶,中国的另一家民营工程机械企业江苏申锡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下称申锡公司),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了和三一重工类似的阻碍。申锡公司行政部负责人顾薇薇表示,申锡公司先后经历了两次长达数年的跨国专利纠纷,而这两次纠纷都是发生在申锡公司赴涉案企业所在国家参加展会、准备进军该国市场时,被所在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同业企业以涉嫌侵犯外观设计为由告上法庭。

  “以2008年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两家全球最大的高空作业机械制造商同时起诉申锡公司,如果不应诉,对方就将把‘战火’烧到全球,我们将面临无休止的国际争端,应诉了,则要耗费大量成本,国际官司胜负难卜。”顾薇薇说,在反复权衡中,申锡公司逐渐认识到了这场官司关乎企业乃至国内所有相关工程机械企业同类产品的前途,因此派出多名工程师数十次往返中美两地,搜集整理了企业科研开发的1900多页原始记录,终于在涉诉产品的外观是否具有功能性这一案件的关键点上找到了突破口。在历时近800天、花费180多万美元诉讼费后,美国内华达州地方法院最终驳回了原告对于申锡公司的诉讼请求,申锡公司胜诉。

  破局还需专利布局

  实际上,不只是三一重工和申锡公司,历数近年来“走出去”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无论是中联重科、徐工集团,还是山河智能、南方路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知识产权纠纷或存在这方面的隐忧。如何破解“走出去”的困局,成为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要在国际市场中博弈,就要懂得并遵守国际市场的规则。光有技术还不行,企业的全球化,首先应该是知识产权布局的全球化。”中联重科总工程师付玲表示,截至去年年底,中联重科已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837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275件。知识产权的“高投入”“广布局”一方面让中联重科在国际并购活动中知识产权的运用方面独具特色,另一方面也帮助企业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遭遇低潮时能够“一枝独秀”。

  有关专家指出,相较国外大型跨国集团,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液压系统、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技术方面还缺乏核心专利的布局和运用,要想实现海外突围,大量高精尖的专利是基础保障,只有构筑知识产权之盾,才能有效抵御“出海”过程中的风浪。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领跑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 有效专利量占比超五成

中国领跑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 有效专利量占比超五成

10月26日,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崖州湾知识产权论坛上发布的《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海洋装备产业有效专利总量已达30.64万件。其中,中国以约16.66万件的有效专利量位居全球首位,占全球总量的54.4%,展现出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韩国、美国和日本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

2025年10月28日
推动电动汽车市场扩容 2027年我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推动电动汽车市场扩容 2027年我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10月16日,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充电设施的规模与质量已成为决定其普及深度的关键因素之一。10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通过健全充电网络、提升充电效能、优化服务品质、创新产业生态,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电动汽车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私人充电设施容量增速显著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私人充电设施容量增速显著

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8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充电网络覆盖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5年09月22日
打造工业母机高标准体系!我国计划到2026年制修订300项以上相关标准

打造工业母机高标准体系!我国计划到2026年制修订300项以上相关标准

9月1日,国家标准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系统部署工业母机领域标准化工作,旨在通过构建高水平标准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工业母机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8月13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成为焦点。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中国区代表保罗·洛佩斯表示,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引领者转型,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全球机器人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中国却逆势增长,成为稳定市场的关键力量。

2025年08月14日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8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旨在通过数智技术全面赋能机械工业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案提出分阶段目标,并围绕“三大领域”“四大行动”部署12项重点任务,为机械工业未来五年数字化发展提供顶层设计

2025年08月07日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8月3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及场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方向。

2025年08月05日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7月7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民用无人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标准支撑。近年来,中国通过完善无人机行业标准体系,显著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与商业化能力,巩固了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2025年07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