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就《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此前,政府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也明确将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机器人市场正在升温,但就目前而言,整个产业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低端化等弱点已暴露出来,产业各方需要脚步放慢,惟一能解决目前问题的方法是提升研发能力,毕竟科学的技术布局是保持核心竞争的重要手段。
政策助推
从《哆啦A梦》里的机器猫,到《变形金刚》中的汽车人,再到《星际穿越》里的智能机器人,人们对机器人的热情愈来愈高,而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有关机器人产业的政策规范,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升级。
日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国家和地方各有关部门可给予相关政策支持。规范条件包括企业综合条件、企业规模、产品质量等;另外,在研发创新能力、人才实力等方面,也需要符合一定要求。尤其是对机器人的产品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多项具体明确要求,包括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应具备的检测实验设备,如减速器测试平台、伺服电机测试平台,以及产品应符合的多项国标和行业质量标准。同时,对于机器人集成应用也提出了相关测试要求,包括三项机械安全和三项机械电气安全。
事实上,我国早已将机器人产业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对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机器人是衡量现代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抢占智能社会发展先机的战略领域。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这将有力促进机器人新兴市场的成长,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十三五”重点,工业机器人占有率提到50%以上;而在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还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歌猛进
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国产机器人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中国连续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去年,中国市场共销售68459台机器人,同比增长30.3%。据预测,到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15万台,占据全球1/3。而梳理上市公司半年报发现,至少有5家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在上半年营收过亿元。
国产机器人在数量已有所突破,在应用领域方面,工业机器人的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据了解,工业机器人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行业。此外,在国防军事、生活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无人侦察机(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以家电巨头扎堆布局工业机器人为例,长虹近日与全球工业机器人技术供应商ABB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还设立了机器人应用联合实验室,以攻克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美的在今年5月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部分股权,进军机器人制造领域;格力设立自动化研究院,自主研发了多款工业机器人产品……
前路漫漫
工业机器人产业逐渐升温,但在这场热潮背后,我们仍需要一些冷思考。
一方面,目前中国设计机器人的企业超过800多家,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土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组装和代加工,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另一方面,与世界工业机器人巨头相比,本土机器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低端化、品牌认知度不高等弱点明显。因此,本土机器人需适时放慢脚步,想想未来将向何处去。
第一,提升专利研发能力,走出低端市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素有“机器人王国”美称的日本专利申请的热度一直在持续。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指出,从全球专利的发源、流向看,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技术流通最为活跃,而中国向其他国家的技术输出比例都偏低。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核心技“含金量”,争取在汽车、电子等机器人领域掌握话语权,改变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
第二,针对目前行业投资过热的局面,国家要加快制定发展规划改变产业“一哄而上”“盲目投资”的现状,《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可谓号准了命脉,让产业发展有规范可依。此外,要带动机器人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国家还要积极实现人才的培养。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