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制造2025大战略下中国内燃机行业发展动向分析

       导读:内燃机再制造,资源循环发展,这些在内燃机领域正在进行的绿色制造主题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随着资源、能源、环境约束的加剧,绿色制造理念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作为制造业的绝对“大户”,内燃机产业在节能与减排的不断发展与竞争中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内燃机再制造,资源循环发展,这些在内燃机领域正在进行的绿色制造主题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11月3日,在北京举办的2015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及零部件展览会期间,工信部与中国内燃机协会共同举办的“2015再制造产业发展研讨会”,再一次把人们的视线拉进了内燃机再制造的范畴,多位领导、专家也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绿色制造离不开内燃机再制造

       绿色制造技术,是以绿色理念为指导,综合运用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回收处理等为一体的科学技术,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绿色制造的重点方向包括:生态设计,可持续制造,资源效率优化。

       权威报告显示,制造业是最大的资源使用者和环境污染源,每年约产生55亿吨无害废物和7亿吨有害废物,占全球污染物总量的70%以上。以中国式再制造闻名的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史佩京认为,再制造可使废旧机电产品中蕴含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首选途径。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在当前经济如此徘徊的形势下,许多新机(以内燃发动机为例)市场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局面,再制造产品会不会对新机市场造成冲击?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再制造恰恰是整个产业链上的一种补位或补充,它的实际作用是更好地协调了新机与再制造产品的共同发展,为已经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况且,目前市场上再制造产品的总体规模还很小,不仅不会对新机市场造成冲击,还能从存量市场上继续提升用户的忠诚度,是一项多重利好的产业。

       总体而言,作为绿色制造中的一环,再制造产品的品质与性能不低于原有新品,而成本仅是新品的50%,同时可节能60%,节材70%,减少排放80%。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再制造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最佳途径之一。

       应建立三个层次的技术标准

       对于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的再制造产业而言,近几年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缺乏相应的标准已经成为制约行业继续前行的阻力。史佩京介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相继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再制造技术标准、法规和指令体系,并对再制造产品品质保证有严格要求。而目前国内的再制造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界对再制造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企业的技术积累也较小。再制造工艺技术、质量控制和资质管理等方面标准缺乏,制约了再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

       史佩京认为,要发展我国的再制造产业,需要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再制造工艺技术、质量检测等标准。但他也强调,无论再制造的技术和步骤如何,再制造产品都必须在产品质量、性能、耐用性和售后服务上达到与新品一样的水平。

       面向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机床、工程机械等多行业、多层面的再制造产业链标准问题,史佩京表示,应将再制造标准划分为“跨行业共性技术标准、重要行业共性技术标准以及重点产品共性技术标准”三个层次,来解决多维复合、不同行业的共性与个性化标准化需求等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制造2025明确再制造发展大方向

       对于内燃机行业的再制造,负责主管再制造事务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葛红介绍,经过近几年协会与相关部委、相关企业的协同合作,内燃机再制造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进展,具体工作也在按照《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从未来发展目标看,“十三五”期间,内燃机再制造将依靠合作模式多元化、产业资本多元化的思路,在高效绿色清洗技术装备、表面工程技术、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油改气”排放升级以及燃油喷射系统、增压器、后处理系统等多个内燃机再制造项目上重点发展。至“十三五”末期,全行业将形成40万台整机再制造生产能力,产业规模将达到350亿元,配套服务产业达150亿元,实现年节约金属45万吨,节能40万吨标准煤,降低终端消费者使用成本120亿元。

       中国制造2025已经明确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方向,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处长郭丰源表示,强调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推进产品认定,促进再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也将在相关协会和各相关企业的配合下引导实施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

       从事内燃机再制造政策研究多年、现任赛迪研究院副院长的刘文强表示,国内大量的机电产品保有量和每年新增量使得再制造成为必须考量的一项产业,下一步在加强产业联盟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强化整个产业的顶层设计,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同管理,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推动互联网等新兴业态与再制造产业的结合,希望各相关部门与企业在逆向物流等再制造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以期更多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指出,协会将按照2025装备制造-绿色制造的要求,从构造绿色制造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家园、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监管等多方面全力开拓绿色制造产业。在内燃机再制造领域,采用损伤修复及表面强化等关键技术,优选工艺流程,提高和完善再制造产品检测技术和装备,建立健全有利于旧件回收的市场体系,全方位开展内燃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再制造。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工信部发文! 政策推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加快向“四化”转型升级

工信部发文! 政策推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加快向“四化”转型升级

10月31日,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召开工程机械行业场景数字化转型工作座谈会。会议介绍了以场景化、图谱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工作考虑,详细汇报了“一图四清单”推进工程机械行业场景数字化转型工作情况。

2024年11月05日
2024上半年我国叉车板块业绩维持稳健增长 9月叉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8.5%

2024上半年我国叉车板块业绩维持稳健增长 9月叉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8.5%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叉车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9月当月销售各类叉车10.60万台,同比增长6.06%。其中国内销量6.28万台,同比下降5.32%;出口量4.32万台,同比增长28.5%。

2024年10月19日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 27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 27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

8月21日,为期五天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期间将有4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动态。

2024年08月23日
节水设备行业:《指导意见》出台 “强化节水产品装备供给”政策导向明确

节水设备行业:《指导意见》出台 “强化节水产品装备供给”政策导向明确

《意见》还提出到2027年,节水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元,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水产业发展格局。到2035年,培育一批百亿元级龙头企业,节水技术工艺、产品装备制造和管理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

2024年07月25日
我国低空经济正步入快速成长期  2024年上半年新注册无人机将近60.8万架

我国低空经济正步入快速成长期 2024年上半年新注册无人机将近60.8万架

在今年上半年,新注册的无人机将近60.8万架,较去年年底增长了48%。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数达到了981.6万小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4万小时。当前我国低空经济正在步入一个快速成长的新阶段。

2024年07月15日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渗透率正大幅提升 行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渗透率正大幅提升 行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作为未来产业的前沿领域,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新赛道。人形机器人蕴藏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着全球资本、顶尖人才和领军企业的投入布局。

2024年06月05日
我国智能门锁技术产品正持续渗透  行业蓄势待发

我国智能门锁技术产品正持续渗透 行业蓄势待发

随着,越来越多掌静脉识别、人脸识别、远程上锁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门锁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在此背景下,今年“618”大促开启之际,智能门锁行业蓄势待发。

2024年05月30日
多家上市公司订单充足 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有望在2024年强势回暖

多家上市公司订单充足 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有望在2024年强势回暖

2024年5月15日下午,在2023年度科创板半导体设备专场集体业绩说明会上,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国内半导体设备板块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0.03亿元,同比增长37.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1亿元,同比增长26.35%,高于半导体行业整体水平。并且多家上市公司也表示,2023年四季度开

2024年05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