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攻克电缆行业的“缺”与“剩”

       导读:攻克电缆行业的“缺”与“剩”。目前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企业将难避厄运新一轮的洗牌,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并购活动,正在悄然展开,这些企业主要必须想方设法跨越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三道坎。
参考:《
中国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商机研究报告(2015-2020)

       目前,从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角度看,电线电缆行业缺少很多东西,比如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同时,电线电缆行业也有很多剩余的东西,比如最大的剩余莫过于产能过剩、设备过剩。而产能过剩意味着供大于求,意味着恶性竞争;而设备过剩又反映出开工率不足。因此,从悲观的角度来看,本土电线电缆行业的确陷入了一个泥沼,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在困扰这本土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而从乐观的角度看,好在行业内越来越认清行业发展的瓶颈和不足,并且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协会、商会,都在联合生产企业在改变这些不好的现状,一旦这些问题一一解除了,意味着电缆行业的辉煌明天彻底到来了。

  当前,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作为重要的经济配套产业,并且近乎全部趋向于私营化,事实上,在当今的电线电缆行业里,国有企业已经是屈指可数,而95%以上的是私营企业。私营化有其优点也尤其缺点,比如私营化相较于国营化具有很强的机动性,能够随私企老板的意志力转移而转移,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私企老板带好头,往往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容易将企业带向绝境。

  目前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企业将难避厄运新一轮的洗牌,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并购活动,正在悄然展开,这些企业主要必须想方设法跨越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三道坎。以缺资金为例,电线电缆行业属于料重工轻的行业,所以其生产线投资需要较大资金规模,对流动资金的规模和资金周转效率的要求较高。目前电线电缆行业的总体经营情况一是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达60%-80%,有的企业甚至超过80%;二是销售毛利率低下,目前电缆行业的毛利率约低于11%,减去制造成本、人员成本、财务成本等,很多企业的净利润只有1%-3%。目前大量企业已处于亏损的边缘。此外,铜铝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较大,使得原有的流动资金规模难以满足新形势需要,更增加了企业资金管理的难度。资金的规模、资金运转的效率成为特种电缆企业持续经营的首要问题。

  除此之外,此外,国内不少线缆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一些典型问题,比如融资渠道过窄,融资力度不够,融资理念陈旧等。当前,电线电缆企业普遍面临着能源涨、材料涨、工资涨、物流涨、利润低、回款慢等问题,身处于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中,线缆企业对资金有很大的需求。但我国很多线缆企业融资基本只依靠政府支持和银行融资,所得资金无法满足企业发展。且我国线缆行业97%以上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要想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或银行的贷款有较大的难度。

  而在缺技术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过一定程度上缺技术是缺人才的一个分支表现,但是之所以单独来说,是因为缺技术是国内电线电缆生产企业重要的发展瓶颈。当前,中国线缆行业技术更较慢,颠覆性技术仍较少。中国线缆行业需要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这将成为线缆行业的新蓝海。如有企业能够生产线缆行业中高端产品,利率将非常可观。创新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当前,依然有很多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的所谓创新,还停留在克隆和侵权的阶段。

  模仿只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利,从长远角度看,生产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要有自己的创新。在这个技术称王的时代,或许未来技术就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谁先突破,谁就能够成功。近年来,我国电缆行业的制造规模在快速中提高,在粗放中发展,在非理性中扩张。但是,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较慢,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导致整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最后,在缺人才方面我们同样看到很多问题,比如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但是我国却又是一个人才亟需的国家。在电缆行业尤其能够反映出这一点,据统计,2012年底国内电缆行业从业人员超过93万,但每年下到企业去的本科生不过一两百人,不难看出电缆行业吸纳人才之缓、之弱。此外,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2013届所有毕业生中已被企业录用的不到30%,而电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率超过95%,这也不难看出电缆行业需要人才之急、之紧。

  针对电缆行业人才急缺的现象,我们还看到,国内重视电缆专业的院校很少,目前只有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三家院校开设了线缆专业,况且选择电缆专业的学生并不多。由此可见,改变电缆行业人才问题,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电缆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显然,任何一个行业,人才都是核心竞争力,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财富,人才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品牌,人才能够帮助甚至说创造更多的人才。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当然更要善待人才,否则人才流失是必然现象。

  “缺”的对立面自然就是“剩”了,前面我们说过,国内电线电缆行业产能过剩以及设备过剩是不争的事实,而如何将剩余的消解,将缺少的补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内电缆行业去攻克的主要任务。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机械工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四年超万亿美元 装备制造迈向高端化

中国机械工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四年超万亿美元 装备制造迈向高端化

3月2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在长沙举行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上透露,“十四五”期间,中国机械工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四年突破万亿美元,2024年末达1.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5%,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2025年04月01日
多领域需求驱动丝杠行业发展 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加速推进

多领域需求驱动丝杠行业发展 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加速推进

近期,丝杠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汽车等多领域需求的推动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5年03月11日
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达将占世界总量的32.7%

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达将占世界总量的32.7%

近日,我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又传来新消息,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BeamDojo”,应用于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上,可使其轻松完成走平衡木、梅花桩等复杂的任务,无论是在背负重物还是受外力击打等情况下,都能实现准确而轻松的行走。

2025年03月08日
G1机器人供不应求 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应运而生

G1机器人供不应求 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应运而生

在2025年春晚舞台上,宇树科技的16个H1人形机器人闪亮登场,灵活的机械臂挥舞手帕,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精彩表演点燃了我国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同时,也带火了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当前,商家纷纷提供机器人租赁服务,日租金高达万元,且需要提前至少10天预订。部分商家靠一台机器人租赁今年已收入超20万元。这股热潮也推动了人形机

2025年03月08日
全球第一架吨级氢能混动倾转翼eVTOL在我国试飞成功 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全球第一架吨级氢能混动倾转翼eVTOL在我国试飞成功 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025年1月9日下午,中国首型1吨级别混动倾转翼eVTOL(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搭载液态氢能燃料电池的飞行验证顺利完成,而这是全球第一架吨级氢能混动倾转翼eVTOL试飞,也是大型风冷燃料电池系统在大型飞机上的第一次实证案例,同时还是中国第一架以液态氢气作为能源的大型eVTOL应用,一举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未来中国低空

2025年01月15日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2024年前十一月已注册6万家相关企业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2024年前十一月已注册6万家相关企业

近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报告称中国机器人应用速度持续加快,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每一万名员工配有470台机器人,中国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27.6万个,占全球新安装量的51%。

2024年12月05日
2024年1-10月我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 其出口额则同比增长9.4%

2024年1-10月我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 其出口额则同比增长9.4%

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正在重庆举行。据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我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产品产销总体稳定,对外贸易加速发展,总体运行态势稳中向好。

2024年12月04日
工信部发文! 政策推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加快向“四化”转型升级

工信部发文! 政策推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加快向“四化”转型升级

10月31日,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召开工程机械行业场景数字化转型工作座谈会。会议介绍了以场景化、图谱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工作考虑,详细汇报了“一图四清单”推进工程机械行业场景数字化转型工作情况。

2024年11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