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工程机械零部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

  内容提示:苏子孟表示,十二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将重点解决关键零部件短板问题。他说,目前是投资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最好时机。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高峰论坛》期间接受专访时透露,两套支持方案将以20兆帕为分界,20兆帕以上和以下的零部件将采用不同的支持政策。兆帕是指工程机械零部件所能承受的工作压力。

  我国工程机械产业近10年来取得快速发展,2010年全行业产值有望突破4000亿元。根据行业规划,到2015年,工程机械行业产值将突破9000亿元。

  尽管如此,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进一步发展却受制于关键零部件。目前包括液压件、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绝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这导致国内整机企业生产成本高企,缺乏国际竞争力。

  苏子孟表示,十二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将重点解决关键零部件短板问题。他说,目前是投资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最好时机。

  我国工程机械零部件行业一直存在“大企业不愿干,小企业干不了”的特点。为了解决零部件落后的现状,徐工机械、柳工、中联重科等国内知名工程机械领军企业开始加大零部件研发力度。

  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是工程机械产品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制约瓶颈,当工程机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行业高技术的研究主要聚集在发动机、液压、传动和控制技术等关键零部件上。掌握和依托高质量的、有特色的关键零部件就成为制造商们谋求“一枝独秀”的战略之道。协会人士罗百辉表示,行业内整机企业应牵头组建技术联盟,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技术攻关。通常,国内机械部件的发展路径有以下三条。

  一是选择合资。但合资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关键技术,外资公司把多年潜心研究的机械技术成果,拱手让给中方的情况凤毛麟角。而且,在很多技术已被垄断的格局之下,海外企业更不会把技术输入中国。

  二是中国企业通过掌握海外工厂的控股权,以此提升技术能力。这类例子不乏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瓦德里西科堡公司、沈阳机床集团并购德国希斯等。但出手收购的中方公司,必须要经过多年发展,具备相应的资金和管理经验才能成行。

  三是依靠自主研发。目前,专注于矿用设备制造的太原重工、研制发动机零部件的江淮动力、生产轴承的天马股份、轴研科技等,都在不断投入有技术含量的基础件研发领域。

  除了一些专做零部件的企业外,整机制造企业也将目光放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上。因为基础部件的发展,不单关系到整机企业采购成本的降低,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基础件的高端技术制造放在国内之后,为该零部件配套的大批设备和技术也会逐渐成熟。比如,柳工从海外引入“变速箱”公司合资生产后,为变速箱配套的一些国产铸件和热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整机企业的配套基础件跟上后,能帮助公司减少存货和资金占用。

  纵观国内,目前工程机械零部件制造商们仍然只是各自忙于跑马圈地,鹤蚌相争。虽说在传统机种,如装载机、推土机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上,利用自身规模和营销手段,有着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是在诸如摊铺机、混凝土机械上惯用进口关键零部件,加之多年来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产生了路径依赖;在一些大型产品、高智能化档次产品和新兴专业产品上,如220马力以上推土机、工程钻机等方面,则没有竞争力;特别是在典型土方设备——挖掘机上,由于控制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的匮乏,市场份额几乎拱手相让。

  放眼全球,业内企业兼并重组加剧,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生产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组装厂,发动机、传动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基本上包给专业厂生产。如生产发动机的美国CUMMINS公司、德国DEULTS公司,生产传动件的德国ZF公司、美国ALLISON公司,生产液压件的德国REXROTH公司、美国SAUER公司等发展日益迅猛;就是在巨头企业内部也在进行整合。

  如卡特彼勒公司虽然有几十个工程机械厂,但动力换档变速器则集中在公司所属的东皮奥里亚工厂生产。这样,箱体加工广泛使用柔性生产线,柔性加工单元、齿轮加工、行星轮架的加工、离合器壳体的加工以及齿轮热处理,均采用高效设备。各厂液压缸集中在朱利叶工厂制造,驱动桥则集中在奥罗兰工厂制造。

  因此,协会人士罗百辉认为国内工程机械零部件制造商需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1、当地化生产,缩短订货和交货时间,生产接近用户,通过专业化生产来使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形成一个合理的经济规模同时确保部件质量和依托部件实现企业本身的技术特色。

  2、注重关键部件与主机的集成设计,以及进一步提高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率,最大限度地简化维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领跑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 有效专利量占比超五成

中国领跑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 有效专利量占比超五成

10月26日,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崖州湾知识产权论坛上发布的《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海洋装备产业有效专利总量已达30.64万件。其中,中国以约16.66万件的有效专利量位居全球首位,占全球总量的54.4%,展现出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韩国、美国和日本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

2025年10月28日
推动电动汽车市场扩容 2027年我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推动电动汽车市场扩容 2027年我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10月16日,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充电设施的规模与质量已成为决定其普及深度的关键因素之一。10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通过健全充电网络、提升充电效能、优化服务品质、创新产业生态,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电动汽车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私人充电设施容量增速显著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私人充电设施容量增速显著

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8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充电网络覆盖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5年09月22日
打造工业母机高标准体系!我国计划到2026年制修订300项以上相关标准

打造工业母机高标准体系!我国计划到2026年制修订300项以上相关标准

9月1日,国家标准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系统部署工业母机领域标准化工作,旨在通过构建高水平标准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工业母机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8月13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成为焦点。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中国区代表保罗·洛佩斯表示,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引领者转型,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全球机器人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中国却逆势增长,成为稳定市场的关键力量。

2025年08月14日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8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旨在通过数智技术全面赋能机械工业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案提出分阶段目标,并围绕“三大领域”“四大行动”部署12项重点任务,为机械工业未来五年数字化发展提供顶层设计

2025年08月07日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8月3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及场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方向。

2025年08月05日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7月7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民用无人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标准支撑。近年来,中国通过完善无人机行业标准体系,显著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与商业化能力,巩固了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2025年07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