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日本模具工业现状及市场发展方向分析

 许多年以来,日本模具工业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模具大国和模具强国的地位,1998年高峰时其国内模具总产出达到18954亿日元。但是,自此以后的10年间,虽然每年产值或升或降,但总体情况是停滞不前,至今也未恢复或超过1998年时的水平,模具生产企业数量也呈逐年减少趋势。由于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波及,尤其是模具的使用大户汽车工业和半导体工业的不景气所带来的影响,日本模具工业2009年1月的产值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3.9%。目前,许多企业的订单量只有其最好年份时的20~40%,不少工厂开工不足,每周只开工3~4天,有些已开始倒闭,企业数目在逐月减少。面对这种形势,日本模具界人士非常担心人才流失,特别是担心一些年龄较大而经验丰富的人才流向国外。人才外流将给日本业界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如何积极应对目前的困难,研究模具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已成为日本模具界乃至政府有关部门的一大课题。

    一、日本模具加工技术发展方向

    据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了解,在大隈最新模具加工技术研讨会上,日本大隈加工技术开发中心主管技师若冈俊介博士介绍日本模具加工技术正从四个方向发展:无人手修磨、无放电加工、加工时间缩短及五轴加工。

    1、对于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真正热变形,大隈以环境实验室内所取得的大量热变位数据为基础,通过0.1μm单位的实时热变位补偿方法予以控制。利用这些新技术,即使在室温变化达8℃的情况下,加工过程中的尺寸变化也只有8μm(MB-46/56V实测值),实现了令人惊异的高精度加工。这是针对机床主轴和机身的一种突破性的技术。

    2、在加工刀路方面,以前弯角及尖角的地方都很难加工。转角部位切削抵抗激增,令刀具容易破损、折损或者发生振刀的情况。使用对刀具柔和的加工方法(等高偏置R角圆弧切削)后,转角部位轨迹增加了圆弧,使抵抗增加大幅减少,负载增加率只有3倍(实测值)。无圆角圆弧的负载增加率为7倍(实测值)。

    3、在刀具使用方面,大隈建议尽量使用富刚性的刀具。而在槽加工时,有问题时该先用球刀进行粗加工,然后用平底铣刀加工。有关高硬度加工,使用的材料非常坚硬(HRC50),难于切削。而且加工的深度与刀具的直径比例大(L/D=23)。使用大隈MB-46VA电脑数控加工中心,能在14小时32分完成加工,相对放电加工,时间缩短了许多。

    4、有关高品质五轴分度加工(电极),使用大隈MU-400UA五轴加工中心,同一夹持可作五面加工,因而可大大减少在不同加工情况下所造成的累积差误,精确度提高,减省加工时间。

   二、日本模具产业发展规划

    从民间来看,日本已经提出6个方面的发展规划:

    ①尽可能多地采用高新技术,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②开拓模具使用新领域,如各种新能源、新材料和医疗、航天等领域;

    ③延伸模具产业链;

    ④开展多元化经营;

    ⑤更新知识;

    ⑥搞好开发和产学研结合。

    三、日本模具技术战略目标与发展思路

    日本经济产业省已组织了“素形材技术战略研讨委员会”,并于前不久印发了属于指南性质的《素形材技术战略》。实施这个技术战略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掌握素形材重要技术,来把握世界制造业的生命线”。

    这个技术战略共发布了6个行业344个重点技术的开发项目指南,其中涉及模具的有47个。同时在与模具相关的其他领域(铸造、锻造、冲压、粉末冶金、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项目有25个。这一共72个重点技术开发项目,都将为日本模具成形件未来的发展方向服务。

    日本模具成形件未来发展思路归纳下来是:薄壁、轻量化;无缺陷、高强度;优良的表面特性和外观质量;整体成形和精密成形。当然,快速交货、节约成本、高度自动化及绿色制造仍是模具制造所必须遵循的要求。

    基于此,模具技术未来的特征将是:不依靠技能也可以开发出好模具的设计和生产技术;高度自动化的模具生产技术;可省去试模工程的模具技术;可超短期交货的模具技术。以上种种,都值得中国模具业界开展研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领跑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 有效专利量占比超五成

中国领跑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 有效专利量占比超五成

10月26日,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崖州湾知识产权论坛上发布的《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海洋装备产业有效专利总量已达30.64万件。其中,中国以约16.66万件的有效专利量位居全球首位,占全球总量的54.4%,展现出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韩国、美国和日本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

2025年10月28日
推动电动汽车市场扩容 2027年我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推动电动汽车市场扩容 2027年我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10月16日,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充电设施的规模与质量已成为决定其普及深度的关键因素之一。10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通过健全充电网络、提升充电效能、优化服务品质、创新产业生态,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电动汽车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私人充电设施容量增速显著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私人充电设施容量增速显著

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8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充电网络覆盖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5年09月22日
打造工业母机高标准体系!我国计划到2026年制修订300项以上相关标准

打造工业母机高标准体系!我国计划到2026年制修订300项以上相关标准

9月1日,国家标准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系统部署工业母机领域标准化工作,旨在通过构建高水平标准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工业母机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8月13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成为焦点。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中国区代表保罗·洛佩斯表示,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引领者转型,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全球机器人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中国却逆势增长,成为稳定市场的关键力量。

2025年08月14日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8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旨在通过数智技术全面赋能机械工业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案提出分阶段目标,并围绕“三大领域”“四大行动”部署12项重点任务,为机械工业未来五年数字化发展提供顶层设计

2025年08月07日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8月3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及场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方向。

2025年08月05日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7月7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民用无人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标准支撑。近年来,中国通过完善无人机行业标准体系,显著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与商业化能力,巩固了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2025年07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