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拓展启示录

在中国工业经济各领域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企业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工程机械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许多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已经从行业领先变为了国际领先。特别是排头兵企业,更是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着更加可行的方案。

  为了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除了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建立海外服务体系外,自身的国际化扩张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赛法公司(以下简称CIFA)、三一重工的德国投资签约、柳工印度工厂正式运营……这些案例构成了企业海外扩张的新方式和新思路。可大概将其归纳为对研发资源的争夺、海外设厂和海外并购等几个主要方面。

  研发资源竞相争夺的香饽饽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技不如人是普遍现象,这一点毋庸置疑。随着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中国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悄然演化为一种国际企业间的博弈。设备引进、技术合作的路子已经成为常规手段,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正逐渐通过并购、吸纳国际人才等方式不断缩小自身与国际巨头间的差距。

  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收购相关院所,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布局时的首选。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就曾向本报记者透露过,今年他们就有计划在欧美并购一到两家海外研究机构。早在2007年11月,徐工集团通过整合相关实验室成立了徐工研究院,如果该研究院能够与企业并购的研究机构形成良好默契,将有望为企业的研发工作创造一个更好平台。

  福田雷沃重工的欧洲研究中心也是一个颇具典型性的案例。该研究中心所研发的产品能够直接对口欧美高端市场,虽然从企业营销效果来看,其主要贡献仍集中在该企业的绝对优势领域———农业机械方面。但是其在工程机械产品研发方面所展示的潜力也不容小觑。

  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引进外资企业的先进科技理念和研发能力,是提升企业自身竞争能力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手段。除了并购研究机构外,研发人员也是一些企业追逐的对象。今年年初,曾有一位企业高层表示,与其花大价钱在国外并购企业,不如集中一部分财力从在金融危机中一些走下坡路的国际行业巨头手中挖掘研发人员,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利益。

  海外设厂桥头堡前移的市场策略

  同样由于技不如人的缘故,以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较少,在国际市场也缺乏竞争力。随着“中国制造”的牌子越来越响,如今这种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改观。在国内生产好产品,再经过港口等运输方式运抵海外市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于是,有些企业开始寻求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的机遇。

  在这方面,三一和柳工等企业可以说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7月8日,柳工印度工厂在印度中央邦印多尔市举行开业庆典。该工厂于去年开始建设,耗时一年,投资2000万美元,目前有中印员工50多人,还将继续扩招员工,一年估计可生产3000台装载机,将成为印多尔地区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之一。三一重工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其海外制造基地的布局。先是2007年年初在印度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生产基地;随后,同年9月,与美国乔治亚州政府签署备忘录,拟投资6000万美元新建工程机械制造厂;今年1月29日,与德国北威州政府正式签订投资协议,出资1亿欧元在科隆建设三一欧洲机械制造基地。另据业界传闻,该企业还将在比利时建设第四个海外制造基地。

  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来说,要走出去的企业远不止这两家,今后还将有更多的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从而使“中国制造”成为服务全球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并购企业实现快速布局

  相对于一些企业在海外设立制造厂的模式,中联重科似乎更主张直接并购海外公司。2008年6月,中联重科携手弘毅投资、高盛公司和曼达林基金,斥资2.71亿欧元收购CIFA100%的股权。其中中联重科出资1.626亿欧元,获得CIFA60%股权。

  海外并购,特别是并购同行企业,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可谓机遇和风险并存。2008年底,金融危机来袭,CIFA公司一度被外界认为大幅贬值,业内也纷纷指责中联重科决策层的失误。但今年以来,随着中联重科财务数据的陆续披露,人们逐渐观察到,CIFA的运营情况似乎已经走出了最初的泥淖。最新的数据表明,CIFA近几月经营状况不断好转,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今年内有望扭亏为盈。9月份,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市场份额、全球覆盖率、品牌运作以及产品线几个方面来看,中联重科已经成为混凝土机械行业的全球排名第一。

  目前,存在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收购之后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看似虚化,但却是左右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并购企业这种模式在三种海外扩张模式中是最为复杂和系统的,相关企业对此需做好充分准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领跑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 有效专利量占比超五成

中国领跑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 有效专利量占比超五成

10月26日,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崖州湾知识产权论坛上发布的《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海洋装备产业有效专利总量已达30.64万件。其中,中国以约16.66万件的有效专利量位居全球首位,占全球总量的54.4%,展现出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韩国、美国和日本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

2025年10月28日
推动电动汽车市场扩容 2027年我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推动电动汽车市场扩容 2027年我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10月16日,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充电设施的规模与质量已成为决定其普及深度的关键因素之一。10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通过健全充电网络、提升充电效能、优化服务品质、创新产业生态,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电动汽车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私人充电设施容量增速显著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私人充电设施容量增速显著

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8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充电网络覆盖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5年09月22日
打造工业母机高标准体系!我国计划到2026年制修订300项以上相关标准

打造工业母机高标准体系!我国计划到2026年制修订300项以上相关标准

9月1日,国家标准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系统部署工业母机领域标准化工作,旨在通过构建高水平标准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工业母机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8月13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成为焦点。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中国区代表保罗·洛佩斯表示,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引领者转型,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全球机器人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中国却逆势增长,成为稳定市场的关键力量。

2025年08月14日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8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旨在通过数智技术全面赋能机械工业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案提出分阶段目标,并围绕“三大领域”“四大行动”部署12项重点任务,为机械工业未来五年数字化发展提供顶层设计

2025年08月07日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8月3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及场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方向。

2025年08月05日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7月7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民用无人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标准支撑。近年来,中国通过完善无人机行业标准体系,显著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与商业化能力,巩固了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2025年07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