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最新资讯 食品机械行业需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本报讯:

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第四届理事会第四次年会日前在浙江温州市召开。会上,理事长李树君指出,近年来,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差距甚大,亟待提高。为此,他建议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科研投入不足产品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食品工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食品和包装机械装备作为支撑,而我国食品装备产品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品种及配套数量少,机械加工水平低,装备落后,基础件和配套件寿命短,新产品开发能力严重不足。我国较为落后的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对食品工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李树君指出,国外一些食品包装装备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占销售额1%时企业难以生存,占2%时可勉强维持,占5%时才有竞争力,而我国食品包装装备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平均还不足1%。

据统计,全国研发经费只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3%~0.5%,研发人员只占从业人员的3.4%~4%,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试验条件落后。相比国外的科研投入水平我国的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我国食品装备行业自动化程度低,市场满足能力差;单机产品多,成套设备少;主机多,辅机少;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初加工设备多,深加工设备少;通用机型多,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的机型少。产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生产能力低、能耗高,平均能耗为发达国家的4~6倍。尤其是大型成套设备性能差距更大,国内比较先进的机型其生产能力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2左右,而我国食品装备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20年左右。

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针对上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李树君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国食品与包装机械企业规模小,集中度分散,没有能力投入资金开展研发工作,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健全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企业与优秀的研究院所和著名的高校相结合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瞄准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与装置,共同开发、共担风险、联合竞争、共同受益。

通过增强创新能力,提升食品和包装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改变过去那种“多品种、小批量”的行业特点,在专业化方面下功夫,形成“少品种、高精尖”的竞争格局。现在国际食品和包装机械经济利益的获取方式,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品种、数量等物化的有形资本,取而代之的是知名品牌、高新技术应用以及技术壁垒、技术创新、安全卫生等无形资本的作用。因此,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的出路在于搞好技术标准、产品品牌、技术壁垒、技术创新、安全卫生等工作。

除此之外,还要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发挥在线自动监控、柔性制造、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企业内部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把原材料、库存、物流、销售、加工过程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真正链接起来。建立以市场信息为先导,原料、加工、销售与物流信息等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信息体系,实现各产业链之间信息的有效反馈和衔接,提升国际竞争力。

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创新能力,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近年来,食品和包装装备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减弱。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中没有单独设置食品机械专业,社会需求的食品装备人才的培养只能通过相关的一些专业来完成,如机械类专业、食品工程专业、包装工程专业等。

“食品装备没有专门的专业设置,从事食品装备的人员来自于上述专业毕业的学生,而食品装备有其自身的材料、卫生、工艺过程控制、不同原料特殊加工、包装贮存、流通保质等要求,除学好普通机械技术外,仍要加大对专业技术的培养。而且,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已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针对此情况更需要设备结构、过程条件精确控制、在线检测手段方面的专业优秀人才。但我们在人才储备上显然很欠缺。”李树君不无忧虑地说。

他认为,加强食品机械学科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在目前具有较好食品装备基础学科的高等院校,建立具备雄厚师资队伍、优良研究环境和有丰硕学术业绩的优势学科,培养食品机械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在一批基础较好的科研院所,鼓励科技人才开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再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食品机械行业需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领跑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 有效专利量占比超五成

中国领跑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 有效专利量占比超五成

10月26日,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崖州湾知识产权论坛上发布的《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专利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海洋装备产业有效专利总量已达30.64万件。其中,中国以约16.66万件的有效专利量位居全球首位,占全球总量的54.4%,展现出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韩国、美国和日本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

2025年10月28日
推动电动汽车市场扩容 2027年我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推动电动汽车市场扩容 2027年我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10月16日,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充电设施的规模与质量已成为决定其普及深度的关键因素之一。10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通过健全充电网络、提升充电效能、优化服务品质、创新产业生态,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电动汽车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私人充电设施容量增速显著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 私人充电设施容量增速显著

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8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充电网络覆盖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5年09月22日
打造工业母机高标准体系!我国计划到2026年制修订300项以上相关标准

打造工业母机高标准体系!我国计划到2026年制修订300项以上相关标准

9月1日,国家标准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系统部署工业母机领域标准化工作,旨在通过构建高水平标准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工业母机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8月13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成为焦点。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中国区代表保罗·洛佩斯表示,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引领者转型,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全球机器人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中国却逆势增长,成为稳定市场的关键力量。

2025年08月14日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8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旨在通过数智技术全面赋能机械工业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案提出分阶段目标,并围绕“三大领域”“四大行动”部署12项重点任务,为机械工业未来五年数字化发展提供顶层设计

2025年08月07日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8月3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及场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方向。

2025年08月05日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7月7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民用无人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标准支撑。近年来,中国通过完善无人机行业标准体系,显著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与商业化能力,巩固了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2025年07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