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透露,质检总局将在未来3年内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一旦企业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存在质量问题、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等事件,将一律打入“黑名单”。这对于农机企业而言,无疑也是一记警钟。
今年,农机购置补贴达到130亿,一时间农机销售市场异常火暴,在农民购机的热情日趋增高的同时,各种有关农机产品质量问题接踵而来。日前,记者从中消协2009年第一季度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得知,今年第一季度消协对农用生产资料投诉受理为3493件,比去年高出30.3%。维修服务网点少,售后服务不及时,维修人员技术不过关,反复修理不能排除故障,耽误农时造成消费者经济损失等问题,成为今年第一季度农业机械投诉热点。据中消协数据统计,2008年收到的农机投诉比2007年增长了26.5%,成为历年来投诉量上升最多的一年。此次“黑名单”制度的建立,对日趋增高的农机投诉、规范农机信用市场将起到威慑作用。
记者了解到,为了规范各地农机市场、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每年各地质检部门都会定期开展农机质量检查,并向社会公布农机质量“红黑榜”,详细列出抽查质量较好的产品和企业,曝光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例如,今年1季度,甘肃省就对全省生产和销售的播种机械、农机零配件等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定期监督检查,对甘肃内燃机配件总厂提供的活塞等不合格的农机零配件生产企业进行曝光,对这些企业和经销商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并定期组织验收工作。
同各地质检部门的“红黑榜”一样,“黑名单”制度建立是对企业信用好与坏的一张榜单,进入榜单的企业,将会收到用户和监管部门更加严格的监督。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对那些不依法办事、缺乏诚信的农机企业,是一种警示和限制手段,可以引导和督促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对于扶优扶强、净化市场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而言,在购买农机产品的时候,有了“黑名单”作为参考,消费将更加理性,更为那些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的优秀农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黑名单”出台在即 农机企业需拧紧“质量阀” 。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