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最新资讯 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 开发奏出不和谐音

本报讯:

7月8~9日,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与电机发展与应用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会务组的小樊和同事们忙得团团转。这个预计200多人的研讨会,实到嘉宾近400人。会场座位明显不够,只得临时在过道加椅子,会议资料很快发没了,最后不得不加印。小樊感慨地跟记者说:“从我们这个研讨会,你就可以感受到现在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有多热。这股热潮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也令人不安。”

    正如小樊所言,这股突如其来的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热潮,正以一种失衡的方式,演奏着不和谐的曲目。

    ■投资过热市场遇冷

    过去长期坐冷板凳的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今年以来受到企业和投资者大力追捧。

    据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肖成伟介绍,我国汽车用动力电池研制企业数量繁多,而且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在增长。目前,至少有19家企业已经投资上亿元成立大型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天津力神今年投资7.5亿元扩大锂电池产能,今后还将追加投资15亿元。湖南神舟现已投资3亿元在天津兴建锂电池生产基地,今后两年还将对该基地追究投资14亿元。中炬森莱计划投资13.15亿元建立一个年产3.65亿安时电池的工厂。此外,比亚迪、苏州星恒、中信国安盟固利、科立远等企业也有兴建动力电池厂或扩大产能的计划。

    与投资者对电动汽车的热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终端消费市场对于电动汽车并没有多么热衷,这也导致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销量不佳。

    2008年,美国市场销售的混合动力车型总数为31.4271万辆,中国市场仅为0.25万辆。今后三年内,我国将在13个城市开展千辆级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这一计划将极大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但目前实际上路的车辆并不多。

    市场总量不大,分到每个企业碗中的羹就更少。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池工程师安富强告诉记者:“现在绝大多数整车厂的电动汽车还处于试制阶段,大都是样车,因而他们提供的订单一般是几套或者几十套电池组。”

    科技部“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从投资增长和市场成长速度的巨大差距看,未来3~5年内,我国汽车动力电池等行业很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新技术多产业化少

    参加此次论坛的电池企业代表,除了介绍镍氢电池、超级电容等储能装置外,大多数都在推介自己的锂电池。在这些嘉宾口中,记者不时能够听到一些新名词,如钛酸锂、磷酸铁钒锂等。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新技术、新方案层出不穷。遗憾的是,虽然新技术很多,但目前真正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少之又少。他认为:“如果不能做到产业化,再好的技术也无法应用于实践,对于电动汽车产业的成长贡献度也十分有限。”

    关键零部件产业化进展缓慢,将极大制约电动汽车的推广。欧阳明高说,电池的储存能力是决定电动汽车能否推向市场的关键因素。此外,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以及可靠性、一致性差等问题也制约了其产业化进程。

    ■整车厂向左零部件企业向右

    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整、零企业的和谐共处。但从目前看,整零关系并未理顺。

    据了解,现在实现产业化的电动汽车大多采用镍氢电池,少数采用铅酸电池,但这次研讨会只有一家企业在推介其镍氢电池。一位与会专家对记者说:“整车厂关注的是现在能否实现批量供货,零部件企业也看重也一点,但他们更看重未来发展趋势,把重心放在新技术开发上。整车厂和供应商关注焦点很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这就产生了矛盾。”

    上海电驱动有限公司总经理贡俊指出:“汽车属于机械制造行业,电池属于化工行业,电机和控制系统更偏向于电力电子行业。隔行如隔山,电池、电机企业要和汽车企业统一步调,还需要很长的磨合期。”

    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勇告诉记者,汽车企业和电池、电机厂之间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例如,汽车行业的生产准备周期一般为两个星期,而电池、电机行业长达3~4个月;汽车业已经大规模实现机械化作业,而电池、电机生产目前仍主要靠手工。他说:“这些问题一天不解决,整零关系就难以理顺,产业化也难以推进。当然,面对差异,不能一味指责、埋怨对方,而是应该通力合作、协商。我认为,建立产业联盟应该是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

    ■中间大两头小

    现在的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呈现出一种“中间大,两头小”的失衡格局。电池、电机的生产环节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企业,相比之下,基础原材料供应、配套和售后环节要冷清很多。

    磷酸铁锂电池是此次研讨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电池专场的主题发言中,有近1/3是关于这类电池的。但据工信部产业政策司调研员李万里透露,磷酸铁锂这一关键基础原材料,我国还主要依赖进口。基础原材料本土化率低,将极大制约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

    此外,电动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和关键零部件售后服务跟进缓慢也是瓶颈。思迈汽车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监张豫说,电动汽车的推广,离不开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电池、电机的批量销售,也需要检测手段的改进和大量维修服务网点做支撑。如果配套设施和售后服务不及时跟进,电动汽车走向家庭只能是一纸空谈。

    张豫还说:“今天演讲嘉宾的发言,都在谈电池的比功率、比能量和成本,我没有听到任何人提及电池从加工到使用环节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回收再利用。电池制造环节的污染以及回收,都是大问题,却被回避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难道我们还要走过去那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吗?”

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 开发奏出不和谐音。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中国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逆增5%领跑全球市场

8月13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活力成为焦点。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中国区代表保罗·洛佩斯表示,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引领者转型,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全球机器人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中国却逆势增长,成为稳定市场的关键力量。

2025年08月14日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确立!

8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旨在通过数智技术全面赋能机械工业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案提出分阶段目标,并围绕“三大领域”“四大行动”部署12项重点任务,为机械工业未来五年数字化发展提供顶层设计

2025年08月07日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发展重点

8月3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及场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方向。

2025年08月05日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

7月7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民用无人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标准支撑。近年来,中国通过完善无人机行业标准体系,显著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与商业化能力,巩固了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2025年07月09日
德智航创5000万融资落地 三大方向向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发力

德智航创5000万融资落地 三大方向向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发力

6月6日,合肥德智航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智航创”)宣布完成五千万元A+轮融资,由善达投资管理的盐城建湖政府引导基金、哇牛资本等多家机构联合投资,德邦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担任独家融资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中大型无人机技术研发、产能升级及全球化市场拓展,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高端无人机市场的领军地位。

2025年06月07日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风力发电机国际标准 助力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风力发电机国际标准 助力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5月16日,从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由中国提出的首个风力发电机国际标准提案——《风能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设计要求》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标志着中国在全球风电产业标准制定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年05月19日
中国牵头制定电气继电器领域三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牵头制定电气继电器领域三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5月7日,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电气继电器领域三项国际标准《电气继电器试验与测试 第6部分:触点电路电阻(或电压降)》(IEC 63522-6)、《电气继电器试验与测试 第35部分:耐清洗剂》(IEC 63522-35)、《电气继电器试验与测试 第36部分:着火危险》(IEC 63522-36)正式发布。这一成果标志着

2025年05月09日
中国抢占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半壁江山 2030年具身智能规模或超2300亿

中国抢占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半壁江山 2030年具身智能规模或超2300亿

4月15日,为期2天的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在北京开幕。会上发布的《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

2025年04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