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与此前重组需要停牌不同的是,在7月2日早盘,南北船旗下的上市公司集体高开。到7月2日下午收盘,上述8家公司的总市值为2778.0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超过275亿元。
根据专家表示分析,南北船合并意义重大,将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船舶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把中国从船舶大国变成船舶强国。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船重工即“北船”,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8年,公司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目前,中船重工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科研院所29家,员工17万人。
中船集团就是所谓的“南船”,同样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截至2017年底,中船集团拥有40余家二级单位。
目前我国已成为船舶制造大国。近年来,全球约90%的船舶由中日韩三国的造船厂制造。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造船完工3458万载重吨;到2019年5月我国造船完工1666万载重吨。

从手持船舶订单来看,2018年我国手持船舶订单数量为893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到2019年5月手持船舶订单8439万载重吨。

从新接订单情况来看,2018年中国船企新接订单为915万CGT,市场份额为32%,居全球第二;到2019年一季度,中国船企接获35艘新船订单,共计258万CGT,接单量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约为45%。
但尽管如此,我国的船舶制造业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结构性缺失,即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体现在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船舶配套产业相对落后,使得国际竞争力不足,盈利能力较弱。因此行业深度调整势必会使部分细分行业、部分高端技术、部分尖端产品军转民,巨大的民用市场会给行业带来新一波的增长机遇。总体而言,我国船舶业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中国船舶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南北两船资产、业务部分重叠且各有侧重,南船侧重船舶制造,北船侧重船舶设计与配套,若重组成功,军船业务将更好协同、民船业务有望形成合力,突破高技术船型,共拓海外市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