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快递企业加速出海 可助推中国电商国际化发展

      快递业“下半场”竞争瞄向全球化 

    随着多家电商逐步向海外市场燃起战火,物流领域迅速跟进。近日,多家快递物流领军企业接连出台重磅措施,加强国际网络建设。身在国外,也能享受到国内的高效快递物流服务,这一幕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专家表示,快递业全球化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不过,快递“出海”诸多既有挑战仍存,除了要正面迎击国际竞争对手之外,还要面临海外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市场开拓成本等,需要行业携手打通上下游、共建生态圈。

   战火燃向海外 快递“出海”加速

    6月18日午间,京东集团和谷歌宣布,谷歌将以5.5亿美元现金投资京东,双方将结成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在宣布获得谷歌投资之后,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发布内部信宣布了京东物流的新目标。确定了京东未来10年的国际化方向,即以物流打头阵的供应链服务全球化,实现48小时中国通达全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快递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同日,京东物流官方宣布了落地方案:以全球智慧供应链基础网络为蓝图,以搭建830双通全球网络,十大供应链科技输出,五大全链条数字化赋能为方向,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技术、科技成果,在全球落地开花。数据显示,此前依托京东物流全球供应链体系,今年618期间海外订单量同比增长375%。

    京东的新战略只是物流龙头企业加快走出去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电商巨头加快全球布局,更多快递物流企业正在迅速跟进。在美股上市的中通快递近日表示,将与土耳其航空、太平洋航空联手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布局开拓全球航空运输服务。  

        伴随着中国电商巨头们加快全球的布局,更多快递物流企业正迅速跟进。以中通为例,近日,中通表示将与土耳其航空、太平洋航空联手成立合资公司,整个各自优势资源,布局开拓全球航空运输服务。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指出,中国物流龙头企业已普遍具有全球化视野;中国新经济的不断崛起和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有利于通过市场来培育和推动企业向外迈步,在全球经济体系下分享各种国际资源。

        有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快递企业开始布局外,寻求新的增长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完成8.3亿件,同比增长33.8%,行业整体增速为28%;在国际快递方面,虽然业务量仅占全行业的2.1%,但收入占比达到10%以上。有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12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约37.6%;中国跨境电商零售交易额将逾3.6万亿人民币,年均增幅约37%。

        在监管方面,根据《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鼓励重点快递企业以服务跨境电商、伴随国内企业境外发展等为奇迹,衔接境外物流体系,构筑立足周边、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跨境寄递网络。虽然快递企业境外发展会面临诸多挑战,但据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院杨达卿认为,快递物流的智能化、全球化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期待全行业携手打通上下游、共建生态圈。

        快递业作为电子商务生态链重要的支撑基础,在电商全球化发展浪潮和中国政府力推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时代,加速出海,抢滩布局,属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这是全球经济化发展对快递物流市场发展的“倒逼”,也是电商快递企业基于中国国内市场“红海”竞争环境下新的发展“突围”。

        中国快递企业加速出海,可助推中国电商国际化发展,进一步稳固中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电子商务市场地位,加快国内国外市场融合发展,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成长机会和现实收益。据海外机构最新预测,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达1.55万亿美元,未来5年内的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3.12%,到2022年将飙到3.58万亿美元,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从整个发展大局和战略层面看,中国快递企业“出海”之路,充满机遇,大有可为。但从具体国家和地区的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国别文化等观察,中国快递业“出海”谋发展也存在不少现实难题。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制于较高的劳动力成本支出,将制约中国快递物流企业在海外良性经营发展,若运作不当,则可能产生较大亏损,而“为人作嫁衣裳”;在一些非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制于运输载体、商业诚信、地区局势等不利影响,物流超时、货损、货差、货盗等问题严重,可能会影响快递电商品质,快递企业可能在前期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市场开发等方面需要较大“铺垫”投入。

        中国快递企业借助中国电商全球化发展势能,紧跟“一带一路”倡议,扎堆出海,抢摊登陆,在与国际物流巨头企业同台竞争,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中,首先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监管、注重引导和海外协调,帮助中国快递物流企业化解国际物流和贸易中超越企业层面的共性难点问题,并促进中国企业彼此间加强战略合作,注重服务分工和产品分工,尽可能避免海外同质化恶性竞争,争取抱团取暖、有分有合、有进有退参与海外竞争,实现合作共赢发展。

        其次,快递物流企业要加强国际市场预测、风险研判防控,积极跟踪研究,根据自身企业实际,理性“出海”扬帆,稳健发展,减少跟风冒进,盲目“烧钱”。在将中国国内成熟快递物流发展模式复制到境外中,注重结合国外实际情况,“一地一策”因地制宜设置落地方案和经营发展模式。

        再次,“出海”快递物流企业需要充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电商平台企业为依托,运力资源企业为基础,以资本化发展为动力,注重整合国际快递物流产业链资源,实现与国外优秀企业利益绑定,形成命运共同体,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经营发展质量。

        最后,中国快递物流企业加速“出海”要持续加强管理运作、物流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深耕国际市场,探索国际化、标准化、差异化的快递物流模式,形成自我主导的物流核心能力,努力在国际标准、产品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争取话语权,从国际物流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细分领域向全链条覆盖。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11月11-17日全国货运物流完成货物吞吐环比增长2.65% 邮政快递累计投递量环比增长3.15%

2024年11月11-17日全国货运物流完成货物吞吐环比增长2.65% 邮政快递累计投递量环比增长3.15%

全国高速公路累计货车通行5492.1万辆,环比下降3.32%;民航累计保障航班11.5万班(其中货运航班5337班,包括国际货运航班3484班,国内货运航班1853班),环比下降0.04%。

2024年11月19日
2024年10月快递行业业务增速明显加快 发展指数同比提升21.1%

2024年10月快递行业业务增速明显加快 发展指数同比提升21.1%

11月13日,国家邮政局发布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2024年10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64.4,同比提升21.1%。其中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为583.7、703.8、236.6和72.1,同比分别提升31.1%、20.9%、3.7%和6%。10月,行业进入业务旺季,业务增速明显加快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快递物流将迎来订单高峰 各快递企业正积极为双11旺季产能加码!

我国快递物流将迎来订单高峰 各快递企业正积极为双11旺季产能加码!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我国快递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2019年我国累计注册20.9万家快递相关企业,同比增加14.4%,达近十年注册量高峰;2023年,我国经济快速复苏,全年注册15.4万家快递相关企业,同比增加11.9%。截至10月18日,2024年已注册10.3万家快递相关企业。

2024年10月23日
2024年1-9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689列 发送货物157.1万标箱 同比分别增长13%和11%

2024年1-9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689列 发送货物157.1万标箱 同比分别增长13%和11%

10月21日,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至9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689列,发送货物157.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3%和11%。

2024年10月22日
2024年1-9月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稳步增长 其中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1.9%

2024年1-9月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稳步增长 其中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1.9%

10月10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造船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

2024年10月12日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投融资市场保持强劲势头 所筹资金集中流向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投融资市场保持强劲势头 所筹资金集中流向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

2024年年初至今,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融资保持强劲势头,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22日,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件15起,比去年同期多4起,同比增长36.4%。从金额看,15起案件投融资金额共计54.7亿元;其中,有8起投融资金额超过亿元,为企业发展、产业成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持。

2024年09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