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或成为航天产业发展风口


        业内人士预计,2018年预计将是航天产业的一个风口。舒畅称,从航天全产业链看来,火箭就是类似我们常说的互联网“入口”。

        舒畅解释,卫星想要升空、入轨,最终需要靠火箭来进行运输。同时,制造火箭本身,又需要各类部组件,比如发动机、操控系统等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运载火箭是航天产业中一个中间环节,可以连接上下游两端。

        这条产业链纵向包括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发射、卫星运营、卫星应用、地面基站;横向拓展则有空间站运输、装备领域。而火箭就是整个链条最核心的交叉点。为了造火箭,会涉及到上游的电子产品、发动机制造、复合材料、机械加工等成熟的行业领域,目前零壹空间的电子公司也已成立,正在跟重庆谈合作。往下游就涉及卫星应用领域,虽然现在重庆市卫星公司布局还不够,但如果发射成本持续降低,卫星公司将会被吸引过来,同时牵引很大一部分卫星及卫星应用的产业,如卫星通信、卫星遥感等领域。

        “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国际上卫星发射数量差不多达到一万颗,这一万颗要形成组网,发射升天以后,在轨留存时间可能只有5年,每年都需要有补星的任务,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市场空间。”舒畅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今,在大型卫星发射的市场,SpaceX已占比超过50%。而零壹空间的目标市场,放在微小卫星上,也就是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卫星系统。

        “国际发射价格比较高,微小卫星基本上都是3~5万美元/公斤。即便是在发射服务性价比极高的中国,发射成本也在1.5~2万美元之间。”舒畅说,如果能将发射价格降下来,发射频率提高上去,简化发射流程,仅微小卫星的发射市场就可能是个千亿级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按照国内相关公司规划,未来三年内将有近1000颗微小卫星的发射需求。

        舒畅说,2015年全球航天产业3500亿美元,火箭只占50亿美元。火箭、卫星、卫星应用产业比例大约1:4:20。这条产业链上的价值可想而知。

        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

        背景

        军民融合民营资本掀起商业航天发展新浪潮

        近年来,以SpaceX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的快速崛起,颠覆了航天产业的传统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当然,中国企业也不甘落后,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进一步加快商业航天布局,在商业运载火箭、小卫星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逐渐成长为助推中国航天强国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此形势的推动下,国内民营资本开始进入这一领域,掀起了商业航天发展的新浪潮。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商机战略评估报告

        2015年,“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就商业航天立法广泛征求意见,中国商业航天的政策窗口逐步开启。《中国制造2025》提出,大力推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突破发展。2016年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明确提到:“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2017年,国家再次提出,要着力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加快探索实践脚步。

        零壹空间火箭公司创始人舒畅表示:“几百吨起飞重量的运载火箭还是很难研制,但是我们现在选用一些成熟的技术,推出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这种小型运载火箭,从技术上也是完全可行的。”按照舒畅的介绍,他们虽然是一家创业公司,但是合作单位有包括中国兵器、航天科工在内的多家军工企业,国家倡导“军民融合”,让他们受益匪浅。而他们更多的研究重点在于让火箭发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在国际范围内,民营火箭的发展也早有先例。美国知名投资人埃隆马斯克在2002年建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是全球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2015年12月,SpaceX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Falcon9火箭并成功回收,创造了太空史的多个第一。

        业内人士分析,美国的火箭市场为波音与洛马两大军火巨头长期垄断,导致价格很高。在这种商业发射需求的矛盾下,催生了SpaceX这种民营航天的崛起。自从2016年猎鹰FT火箭性能彻底稳定后,SpaceX一年承接的发射数量几乎占去了美国航天发射的半壁江山,而这个比例,还在逐年上升。它也带动了诸如“蓝色起源”、“毕格罗”等一批美国民营航天企业的崛起。而中国的航天发射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团承接,航天科技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历来以价格低廉而闻名,航天科技集团作为中国航天发射“国家队”,其自身的成本竞争优势已然巨大。这就是中美民营航天背景的最大不同。

        有学者建议,中国民营企业起步晚,第一步要先争取做微小卫星领域的龙头企业,之后再发展商用的运人运货飞行器。舒畅表示,靠着差异化经营和价格优势,中国企业也能在国际市场打开局面。

        链接

        两江新区航天产业投资超300亿元

        重庆零壹空间是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发展的生动缩影。

        重庆之前的航空航天产业几乎为零。2010年,国家启动低空空域管理试点改革,两江新区抓住机遇从通用航空破题,将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于2012年组建两江航投集团专事产业打造工作。通过多年的发展,两江新区通航产业已引进皮拉图斯、恩斯特龙等整机制造企业,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两江航空学院等航空学校,以及通航运营、航空金融、航空文化、航空信息化等全产业链体系。2015年起,两江新区将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运输航空产业。在国家产业布局允许前提下,与中航工业走差异化发展路线,积极介入运输航空,以及拓展航天产业,成功引进了航空关重件、航空钛合金、发动机叶片、航空内饰等一批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业项目。

        同时,国内首家第三方民营模拟培训机构重庆渝翔航空飞训中心、华夏航空飞训中心也已落户。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已聚集了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初步搭建了通航产业“制造+运营+服务”、运输航空业动力“整机+零部件”、新型复合金属材料“研发+制造+供应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累计引进项目近20个,投资超过300亿元。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Q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3月6日,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2025年2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08.9点,较上月回落0.3点。分项指数中,库存周转率指数、实载率指数有所上升,总业务量指数、农村业务量指数、履约率指数、人员指数、满意率指数、物流时效指数和成本指数有所下降。

2025年03月14日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2月26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强化主要航空口岸通关服务保障、提高特殊货物通关效率、提高航空口岸场站操作效率、支持航空口岸深入开展多式联运、加快空运跨境电商发展等措施。而此次《通知》的出台,无疑将较大限度利好我国航空物流与

2025年02月28日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1月4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比上月回升1.3%,比上年同期回升1.86%。在企业较好预期拉动下,市场供需呈现同步增长,12月当月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2025年01月13日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12月26日,中国国家铁路局召开的2025年全国铁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到,预计今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左右。

2024年12月30日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11月份,我国交通运输规模明显扩张,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凸显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向好。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亿吨,同比增长5.5%;日均装车超19.4万车,创历史新高。重点物资运量全面增长。

2024年12月26日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13条,运营里程10522.1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0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7.1亿人次,客运量环比减少0.6亿人次,降低2.2%,同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5.2%;进站量16.2亿人次。

2024年12月10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11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行业总体需求稳步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总额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三季度增长4.5%,比第二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从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收入为417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三季度增长3.7%,比二季度加

2024年11月29日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各大船厂共交付LNG运输船41艘、570.7万立方米。延后看,全球LNG运输船手持订单交付计划中,新船交付主要集中在2024—2026年,最晚交付计划也已排至2029年。

2024年11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