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贾跃亭整风法拉第未来,我国电动汽车临界点有望提前到来

           贾跃亭投资的法拉第未来面临的可能不仅是资金问题。

           1月24日,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Verge报道,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的HR部门负责人Crystal Peterson近日辞职。

           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上,Peterson是法拉第未来第12号员工,不过已于上周辞职。Peterson在法拉第未来创始合伙人、人力资源副总裁Alan Cherry去年8月离职之后,才成为HR的负责人,时间相当短暂。

           在Peterson离任的当天,法拉第未来的员工们都收到了一封来自HR部门的邮件,邮件宣布:“对于违反公司利益和使命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这些行为包括泄露内部通讯信息等。

           “还有一件事情也是我们不能容忍的,就是包庇那些已经对FF失去忠诚和热情的人,不管是那些泄露公司商业机密、与竞争对手合作的人,或者是不断传递消极情绪的人。”这封邮件写到,“我们不能允许组织从内部被倾覆。”

           这封邮件是在暗指Peterson,据几位法拉第未来员工透露,尽管这封信没有明确指出哪些行为违反了规定。

           The Verge的报道还指出,这封内部邮件凸显了公司内部紧张的情况,许多前员工称,公司内部存在文化隔阂,美国员工对中国员工持有怀疑态度,这些中国员工主要来自乐视,在内部被称作“CN Team”(中国团队)。

           2017年12月,有媒体报道贾跃亭在法拉第未来内部动员大会上宣布,法拉第未来成功完成了超10亿美元的A轮融资,在12月22日的乐视汽车全员大会上,乐视汽车COO高景深还宣布FF将实施中美双主场战略,乐视汽车接近300名员工将成为FF中国的员工。

           撕裂的开始可能与贾跃亭管理公司的方式有关。法拉第未来主要投资人贾跃亭目前在公司担任CEO一职,他创建了自己的管理团队,并允许来自乐视的员工们为法拉第未来工作,不过在他成为法拉第未来的CEO之前,就已经开始对一些重大决定施加影响。

           这对于一些法拉第未来美国的员工来说不是滋味,他们坚持相信法拉第未来是一家独立的美国电动汽车公司。但实际情况是法拉第未来和乐视有诸多羁绊,比如法拉第未来的员工停下手上的项目为乐视汽车工作,资金也在贾跃亭不同的公司中流动。

           公司内部,中美团队之间的紧张状况确实存在。有前员工回忆,在Alan Cherry在职时曾做过一个内部报告,希望通过展现不同团队之间的差异,来帮助缓和公司内部的紧张局势,Cherry的报告其中一页就包括,中国人对美国人一些不太能理解的地方,比如美国人对于引用法律非常在意。

           “中国不可能造出好的电动汽车。”一位职级颇高的前雇员称,“他们没有设计、没有电池技术。”许多法拉第未来的员工都持有这一观点:中国品牌在美国销售也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贾跃亭投资了法拉第未来,并将其打造成美国的初创企业,为的就是吸引顶尖人才、生产知识产权,并为乐视所用。

           附:法拉第未来全员邮件(来源:The Verge)

           亲爱的法拉第人们,正如你们所知,2018年对于FF来说将是持续增长和进步的一年。我们经历了一些波折,同时我们努力去招募和保持一只顶尖的团队,忠诚地共同战斗。我们将继续从各个应用领域引入最好的人才,帮助FF推向市场,实现你我的愿景。

           有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容忍,就是包庇那些已经对FF失去忠诚和热情的人,不管是那些泄露公司商业机密、与竞争对手合作的人,或者是不断传递消极情绪的人等。我们不能允许组织从内部被倾覆。最近HR部门的一些决定,尽管非常困难,但是证明了我们对违背公司利益和使命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的决心。

           在最具挑战性的时刻,我们真诚地珍视您为公司做出的服务,以及您的忠诚和对公司愿景的付出。我们将继续与您共同推进未来。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与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成本有望快速下降,电动化之路更加顺畅  

       电动汽车成本快速下降,电动汽车平价临界点有望提前到来。随着电动汽车核心三电系统成本的快速下降,叠加传统平台生产规模化效应,电动汽车整车制造成本也会出现大幅下降。届时,电动汽车的经济性(考虑了用电和保养成本)将会与燃油车等价,我们认为主要支持因素有以下 3 点: 


        1)电子部件替代机械部件。由于传统燃油车中的大部分机械零部件含量被电动汽车中的电子/电力零部件取代,这部分零部件的替代会促进成本下降。 

        2)电池包成本下降近 50%。电池方面最主要的降成本来自于规模化效应,随着动力锂电池产线的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此外高镍正极材料替代、能量密度的逐步提高对原材料和 PACK 成本等也具备一定的节约作用,以及学习曲线效应,通用和特斯拉公布的电池成本将从 2016 年的 180-200 美元/kwh 下降至 2022 年的 100 美元/kwh(通用和特斯拉宣布的目标),降幅近 50%。成本占比最高的动力锂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下降有望快速带动电动车的产品中枢下行。 

        3)电机驱动成本至少下降 10%。电机驱动系统在电动车中的成本占比虽然不高,但是其成本仍有下降空间,据 Munro 估算,雪佛兰电机驱动模块总成本为1200 美元,认为2025年电机成本将会降低10%。 
 
        2021 年电动车销量将达 300 万辆,全球车企将迎来新增长时代。根据彭博资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从 2016 年的 70 万辆升至 2021 年的 300 万辆。而到 2040 年,电动车销量将占据全球新车销量的半数以上(54%)。电动车在传统燃油车的销量占比将快速提升,传统车企在这一轮电动化的转变中也有望凭借原有的汽车工业及传统经销渠道等快速追赶,全球汽车制造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电动黄金时代。 

图:2020-2022 年电池包成本下降近 50%      
 
图:不同机构对未来电动汽车预测  

        巨头重生加速提升科技配套能力,有望推出市场亲睐的爆款 

        电动化与智能化驱动车企变革,供应链改造加速进行。传统车企巨头们掌握着内燃机时代最先进的工程技艺以及生产秩序,具备卓越的传统汽车供应链管理经验。但纯电动汽车领域的设计的三电技术脱离了纯机械化技术,智能化汽车融合互联科技和自动驾驶,传统车企若要适应时代发展,跨界合作、供应链改造的推进,势在必行。 

        产业链重构在加速,市场反馈机制是考验。首先,ABB 巨头们的汽车供应链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整车设计上,既要保证电动汽车的品质,又要融合智能化趋势提升用户体验,这对车企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其次,传统车企普遍采用经销商制度,主要有两个弊端

        1)层层成本累加,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终端价格;

        2)销售商倾向于选择火爆车型,对新产品则持谨慎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产品的推广。


        因此,通过供应链管理和营销制度优化建立及时的市场反馈机制,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至关重要,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严格控制电动汽车的品质和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图:新建供应链和传统经销商制下,市场反馈机制是重要考验
 
          目前来看,传统车企纷纷采用直接采购、合作/自主研发等方式,正在加速产业链的改造和整合。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略有差异,对于核心“三电”动力系统而言,电池环节,目前外资车企主要与三星、LG 等国际锂电巨头合作,从其已经推出的车型配套方面已可见端倪。电机环节多数车企与电机巨头博世等传统电机巨头合作。对电控而言,此环节涉及到更多的是与电动车的控制策略等相关,车企多数选择在此领域进行自主研发,少数第三方电控企业也在加速发力,BMS、热管理等重要零部件以及其他车身部件采取外购模式。在“软件”系统方面,传统车企也正在与科技公司进行合作,比如车内软件、数据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 
 
        传统车企具备强大整合实力,未来有望推出更多爆款车型。从目前来看,多数传统车企均已发布了电动化战略,内部资源逐步向电动领域倾斜,传统车向电动车转变过程中,虽然传统车企巨头们丧失了对于核心“发动机”的控制力,但是其具备庞大的传统车工业基础、品牌影响力、广大的消费群体、强大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依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 “三电”企业争相合作的对象,相对成熟的三电系统,未来在配套新能源车型开发中有望缩短开发周期,加速成熟产品的推出。 

        以宝马为例,电池使用 LG 和 CATL 产品,电机电控(宝马 i3 和宝马 i8 配备 eDrive 混合式同步电机)自主研发,电池管理系统使用了均胜电子的 BMU 和 CSSU,自主推出软件应用,并与英特尔、百度、Mobileye 和德尔福等企业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从宝马 i8 的外形和配置来看,科技感、软硬件、自动驾驶等方面已经相当先进,车企巨头的坚定落实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车企目前坚定的电动化战略,未来有望打造出更具用户体验价值的电动汽车产品。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GSL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3月6日,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2025年2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08.9点,较上月回落0.3点。分项指数中,库存周转率指数、实载率指数有所上升,总业务量指数、农村业务量指数、履约率指数、人员指数、满意率指数、物流时效指数和成本指数有所下降。

2025年03月14日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2月26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强化主要航空口岸通关服务保障、提高特殊货物通关效率、提高航空口岸场站操作效率、支持航空口岸深入开展多式联运、加快空运跨境电商发展等措施。而此次《通知》的出台,无疑将较大限度利好我国航空物流与

2025年02月28日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1月4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比上月回升1.3%,比上年同期回升1.86%。在企业较好预期拉动下,市场供需呈现同步增长,12月当月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2025年01月13日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12月26日,中国国家铁路局召开的2025年全国铁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到,预计今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左右。

2024年12月30日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11月份,我国交通运输规模明显扩张,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凸显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向好。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亿吨,同比增长5.5%;日均装车超19.4万车,创历史新高。重点物资运量全面增长。

2024年12月26日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13条,运营里程10522.1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0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7.1亿人次,客运量环比减少0.6亿人次,降低2.2%,同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5.2%;进站量16.2亿人次。

2024年12月10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11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行业总体需求稳步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总额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三季度增长4.5%,比第二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从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收入为417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三季度增长3.7%,比二季度加

2024年11月29日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各大船厂共交付LNG运输船41艘、570.7万立方米。延后看,全球LNG运输船手持订单交付计划中,新船交付主要集中在2024—2026年,最晚交付计划也已排至2029年。

2024年11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